全球聚光,展现精彩武汉精彩军运

武汉成功举办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向世界奉献了一场精彩的盛会。比精彩热烈的赛会更持久的,是这场盛会深邃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

军运会在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向世界展示了进行时的中国,展示了中国风度、中国自信,也让武汉前所未有地站在世界的聚光灯下,让人们对这座城市刮目相看。

我们放大“掉头套的兵兵”,从网友反应中看到宽容乐观的中国自信;我们定格“子弹哥”潘玉程,展现新时代中国军人的英姿与风采。我们也记录赛场上的比拼与友谊,向世界传递中国人“止戈为武”的和平智慧,表达“天下大同”的理想情怀。

一场盛会和一座城市,在彼此最美的时候相遇,火花飞溅。我们在武汉人齐刷刷让出“军运会专用道”中看到东道主、主人翁的热情有礼,在“教科书式散场”中看到武汉人文明素质的提升,在山水赛场中看到我们的城市像画轴一样令人沉醉。

一场盛会为武汉加速,长久厚积迎来质变飞跃。这座胸怀大志的城市,正借力腾飞,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奔去。(长江日报-长江网评论员鲁珊)

探访“军运会专用道”

热情有礼武汉人让人竖起大拇指

军运会期间,武汉人齐刷刷让出一条军运专用道,成为城市一道美丽的风景。

军运专用道正式措施出台前,全市多个部门进行了不下十次的讨论,坊间各种版本的“限号措施”流传:军运会期间会限号吗,会限行吗?

赛前10天,武汉相关部门正式发布军运会期间的交通方案,限号、限行等常见措施并未实施,仅仅设置了“军运会专用道”,把对市民出行的影响减到最小。长江日报第一时间发布后,市民一片叫好。

但是“军运会专用道”真的能专用吗?会不会有司机图方便驶上“专用道”?

军运会期间,即使是在早晚高峰,仍没有一辆机动车驶上军运会专用道 记者 肖僖 摄

2019年10月15日,军运会专用道启用首日,长江日报记者兵分多路探访武汉三镇,惊喜地发现:“军运会专用道”空了!长江二桥、晴川大道、白沙洲高架、常青高架等,只要设置了军运会专用道的道路,社会车辆都自觉避开行驶。长江日报率先通过全媒体方式展示出来,“武汉交警”转发我们的报道为武汉市民点赞。

武汉人齐刷刷地让出军运会专用道,引来全国关注,国外运动员和国际军体联的官员纷纷为“军运会专用道”点赞,对武汉人竖起大拇指。

聚焦军运会专用道,也正是聚焦东道主市民的热情有礼,聚焦城市治理的创新之道,聚焦面对国际性考题时,这座快速上升的城市所展示出的智慧与从容。(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魏娜)

定格“教科书式散场”

“文明武汉”惊艳世界

6万多人同时散场,如同一面镜子,既照出组织应对能力,也照出参与者的文明素质。

军运会开幕式后,5万多名现场观众、1万多名演职人员,带走了全部场内垃圾;退场步行区内600个垃圾桶,看不到“垃圾山”;6万多人同时离场,却如流水般迅速疏散……2019年10月18日晚,比美轮美奂的开幕式视听盛宴更惊艳世界的,是这一堪称“教科书式”的散场。


2019年10月18日,武汉体育中心,观众坐在放有垃圾袋的座位上观看开幕式。记者金振强 摄

当晚,我们已注意到场内每个座位上,都有一个白色环保布袋,演出结束后,很多观众将垃圾放在白色环保布袋内带走,场内几乎看不见垃圾,我们立刻着手深入采访。原来,这场“教科书”般的干净退场,绝非偶然。首先,开幕式行进中,场内一名保洁人员也没有,完全依靠观众的文明自觉。其次,开幕式场馆的环卫保洁,已经细到确认每个垃圾桶的摆放位置、垃圾清运点位、环卫工人的作息时间等。环卫工人们高效清运,速度快到5分钟可更换一个垃圾桶。

另一方面,志愿者的引导高效准确,以地铁为代表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现出惊人的调度效率,多方合力,最终呈现出“教科书式的散场”。我们迅速以全媒体推出报道,在网络上形成热点,许多媒体配发评论。一场盛会,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陶常宁 康鹏)

外国运动员感叹“在这里比赛就是享受”

山水赛场展现武汉生态之美

长江水、东湖水、森林、田野……作为武汉人,这是我们如此熟悉的家乡风景。因为军运会这场盛会,我们才发现,自己的家乡竟然是一座惊艳世界的“山水赛场”。

作为一名军运会记者,10天军运会,我奔波在各个赛场之间,“Amazing!So beautiful!(惊艳!太美丽了!)”从外国运动员口中,听到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在长江边打沙滩排球,在长江上空跳伞,在东湖绿道比赛骑自行车,在东湖碧波上扬帆竞技,在山边进行射击比赛……参加军运会的运动员们对武汉的“山水赛场”,无不竖起大拇指。

军运会帆船项目在东湖举行 记者胡九思摄

在汉南通用航空机场,巴西跳伞队队员布鲁诺在3000多米高空俯瞰长江,他说:“真想就停在空中多看几眼。”

在东湖郭郑湖畔,法国代表团团长贝尔特兰·热布埃尔四处热情地找工作人员合影。他说:“我最喜欢的赛场就是东湖,水如此清澈,风景太美了,在这里比赛就是享受。”

山水美景,成为记忆。外国友人们,因山水了解武汉,因武汉读懂中国。而我遇到的,每一个参与此次军运会的武汉人,都是“山水赛场”的代言人。(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傅雪婴)

揭秘“掉头套的兵兵”获2亿点击

放大中国自信和从容

军运会开幕式全球直播。直播镜头中,吉祥物“兵兵”的一位扮演者,被台阶碰掉了头套,立刻捡起来戴上。这是开幕式一个令人意外、却并不是很起眼的细节。

我们没有忽视这个细节。第二天,长江日报设于军运会主媒体中心的直播间,请来了当晚开幕式上扮演“兵兵”的7名军人上直播,其中就包括“掉头套的兵兵”扮演者李学超。直播互动中,耿直的李学超直接举手承认是自己掉了头套,因为戴着厚重的头套,视线不好,加上人多,不小心被台阶绊倒,摔掉了头套,好在立即爬起来继续演出。直播挖掘了更多内容,李学超不仅扮演了“兵兵”,还扮演了骆驼,全场表演时间最长。

一个意外的细节深入,展示了一个立体的有温度的中国军人形象,这一话题立刻成为全网热点。多条短视频被央视新闻、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官博转载;微博话题#开幕式掉头套的兵兵来了#,阅读量达1.9亿,登上全网热搜榜第2位,揭秘掉头套“兵兵”真容的视频点击破千万,网友们纷纷表示对“掉头套的兵兵”的心疼和理解。

网友们的反应,比李学超本人更令人惊喜。面对一个“不完美的小失误”,人们不但理解、支持,甚至能从中看到可爱和努力,比关注结果更可贵的,是关注人本身,这是一种更强大的自信。(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徐佳)

讲述“子弹哥”潘玉程夺冠故事

军运赛场尽显强军风采

“子弹哥”潘玉程在军运会上火了。他在军事五项500米障碍跑上,像子弹一样疾驰而过,打破军运会纪录,风采倾倒世人。

我们迅速突破,两次专访了“子弹哥”潘玉程。赛场上,潘玉程像一粒呼啸的子弹,赛场下,他也有不平坦的人生,沉迷过电脑游戏,当过卡车司机,有过退伍后又重返部队的曲折经历。

平时训练完,“累得不想说话,有时候练几分钟就手脚发软两眼犯晕”、“感觉痛苦是当然的,感觉痛苦才会有所进步”……这些朴实的话语,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

军事五项男子个人全能比赛中,潘玉程在障碍跑冲刺 记者贾代腾飞 摄

第二次专访时我们了解到,为了打破由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他苦练了6年。为了保持训练状态,他采用了不吃午饭的办法。本次军运会打破纪录后,他观看了自己的比赛视频,发现还有提高空间。

“子弹哥”潘玉程不就是中国军人的缩影吗?钢铁长城般的中国军人,敢于胜利,善于胜利,不都是从血肉之躯通过钢铁意志苦练锤打而来?

军运会上,很多人追的就是“子弹哥”这样的星,追的就是当代中国军人这样硬核的星光。(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戴旻阳)

20余名外国运动员打卡长江日报军运直播间

“武汉666!”传递和平友谊

军运会期间,长江日报军运直播间,发起20场直播,共有52位各国友人做客直播间。塞尔维亚记者来到直播间与主持人互动,乌拉圭和赞比亚的客人在这里分享军运感受,超过20名外国运动员在直播间打卡,并用中文表白武汉。

2019年10月20日,来自塞尔维亚的记者纳玛涅做客长江日报军运直播间。他表示,武汉军运会组织得很棒,才来没几天,就有很多故事值得书写。纳玛涅是塞尔维亚中央电视台记者,同时也是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外籍记者。他表示,军运会在塞尔维亚也非常有名,今年共有41人参赛。

纳玛涅在开幕式当晚专程从塞尔维亚飞到武汉,他说:令人惊讶的是这么多人的演出能够如此整齐划一,而且用到好多尖端科技,很惊人。更令他触动的是,第二天早上,他看到仍然有很多工人在场馆外忙碌,这让他感到中国人为了办好一场演出的敬业精神。“我非常感动,还用手机为他们拍了一段视频,准备发表。”

2019年10月24日,军运会乌拉圭代表团一行来到长江日报直播间做客。运动员Digo Nicolas Merello Bonilla主动说出一句中文:“武汉666!”这是他最近几天刚学会的。乌拉圭代表团团长Luis Siri和6位运动员感慨:“在来直播间的路上,每一栋建筑上都亮着灯,夜景太美了。”Luis Siri还说,这次军运会最让他感到贴心的就是军运村,没想到武汉会特意为运动员建造一个居住区,生活方便又舒适。军运会期间,近20名外国运动员来到长江日报军运直播间打卡,他们都学会了用中文写下“我爱武汉”、“武汉再会”等字眼。(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占思柳)

【编辑:杨京】

(作者:鲁珊 魏娜 陶常宁 康鹏 占思柳 徐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