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狂野而质朴的藤蔓 | 专栏: ·诗经草木魂·

文/韩育生 作家,著有《西北草木记》《采采卷耳》《给孩子的神奇动物园》《给孩子的神奇植物园》等书。

    《周南·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澣我衣。害澣害否?归宁父母。

    《毛诗序》:“《葛覃》,后妃之本也。”强调恭俭勤家的妇德。古代贵族妇女的妇德教育,勤劳方显尊贵本色,简朴之风造就富足的基石,以孝传家,家庭、长幼的根基才能稳固。诗的本意,描述了女子采葛制衣学习女红的过程,这样的工作显然令她愉悦,诗结束的时间点选得很有深意,忙碌的工作结束后,她希望父母为自己担忧的心绪能够得到平复。勤俭持家,仁厚孝心,这也是中国古代女德教育的根本。

    解读《葛覃》最深刻的人,还在孔子,《孔子诗论》中说:“吾以《葛覃》得氏初之诗,民性固然,见其美,必欲反其本,夫葛之见歌也,则以絺綌之故也。后稷之见贵也,则以文、武之德也。”(注释:我从《葛覃》中得到崇敬本初的深意,人的本性就是这样,看到织物的华美,一定会去了解制造织物的原料。葛之所以被歌咏,是因为用来做织物的缘故。周族始祖后稷之所以被人尊重,是因为他的后人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德行。)

    葛,民间别称鸡齐、鹿藿、絺綌(chīxì)、葛藤、野藤等。《毛传》:“葛,所以絺綌也。”古代,用葛藤纤维织成的细葛布,称为絺;用葛藤纤维织成的粗葛布,称为綌。葛布古又称夏布,是百姓和佃户用来制作夏装的布料。《毛传》:“葛屦(jù,鞋),服之贱者。夏葛屦,冬皮屦,葛屦非所以履霜。”《越绝书》:“勾践种葛,使越女织治葛布,献于夫差。”可见先秦时期,葛已是普遍栽种的经济作物。在宋末元初棉花大量引进内地以前,葛一直都是重要的夏布制作材料。

    葛在《诗经》里多处出现,均代表百姓发声。《周南·葛覃》中的“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铺展开先民采葛的生活场景;《王风·采葛》中的“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为中国诗词里的相思定了一个时空陡转的基调;《魏风·葛屦》中的“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描写一个女奴走在寒霜铺就的路上,脚上还穿着夏天的葛鞋,百姓备受欺凌压榨的愤怒呼之欲出;《唐风·葛生》中的“葛生蒙楚,蔹蔓于野”,葛藤蔓生的世界里,诞生出中国千古悼亡诗融悲痛与挚情为一体惊艳时空的首作。

    葛原本为普通的草木一物,透过《葛覃》诗境的小孔,却将自然的微物之神,钟情的生命之主,表达得淋漓尽致,熠熠生辉。后世言葛的话语,基本不脱《诗经》中与葛相关的诗境言说的范围(也和一代又一代注经人的视野开阔有关)。《郑笺》释葛:“土气缓,则葛生阔节。”葛作为攀援藤本,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生命力强韧而又旺盛,遇上适宜的环境,葛往往狂野生长,葛的这种本性常用来隐喻民间草莽的自性,这种草莽之气,郑玄用一个特别的“阔”字来解读,意义立刻由狂野的凌厉转为朴实的平缓,真正将葛藤内在质朴忠厚的一面呈现出来,更合乎诗的深意。

    葛,古今名称一致,豆科葛属多年生藤本,地下部分是圆柱状肥厚块根,藤茎基部粗壮,木质,上部分枝,茎可蔓生8米,缠绕它物而长。叶子互生,复叶由三片小叶组成,叶片全缘或三浅裂。葛的花序总状,腋生,花密集,花冠蝶形,暗紫色,基部有2耳及黄色硬痂。一年9到10月间正是葛的花期。葛多生长在海拔1700米以下温暖湿润的丘陵、山坡、谷地,除新疆、西藏、青海外,全国各处均有分布。

    葛的纤维还可用来造纸,制作绳子,编织葛鞋。葛的块茎制作的淀粉,称为葛粉,可以酿酒,蒸熟的葛粉还是解酒的佳品。葛的嫩叶可当作蔬菜,葛根味甘,剥皮可以生食,是解渴的野味,全株入药,可以退热。

    ·

【编辑:叶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