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压力大,但不要草木皆兵丨长江评论

长江日报-长江网评论员 肖畅

疫情防控战现在是全民焦点,疫情有关的报道、话题随时都在转发,也在考验人的神经和心理承受力。

这几天,很多人都在风闻“小区有人确诊了”“病毒变异了”“新症状是直接倒地了”……一个人如果不具备强大的信息阅读、事实甄别能力,面对如此海量、真真假假的信息,即便没有被病毒感染,也可能被这些信息所透露的悲观、悲情情绪洪流感染了。

信息战其实也是“信心战”。病毒的确很凶顽,要充分重视紧张起来,但又不必搞得草木皆兵、人人自危,不要被手机上的各种“转发”冲晕了头,真的以为世界末日来了。

和17年前的非典不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出现在微博微信时代,甚至火神山、雷神山的网络直播已经用的是5G了。火神山上的工人们刚刚打了一架,几千万人在直播镜头中都看到了。但何曾想过,工人们都是因为在舍命赶工期,要在多少个误会、摩擦中来平衡协调,这些包裹在直播镜头底下的“信息”,同样需要我们理解和体会。

微博微信时代,信息也来得如此飞快,密密麻麻,泥沙俱下,尤其是在疫情之中,超越了一个人一天24小时所能承受的极限。试想一下,如果你一天看了20部灾难片,哪怕是“明知虚构”也消化不了。这个时候,一些人难免会产生草木皆兵的感觉,但这并不是疫情中的真实状况。

在信息传播中,人也是有选择性注意的。譬如疫情防控之中,人们但凡看到急重病人戴着口罩倒地不起,都会本能地认为是“病毒变异”了,手机视频一传十、十传百,最后说也说不清,反而对急重病人疏于营救。不难理解,在这个非常时刻,所有和疫情擦边的表象,都会往疫情的方向“带节奏”,甚至往最坏的方面“带节奏”。

有些信息也会因为过度放大,变成了人人自危。我在朋友圈里,看到有的人说“心慌气短”,疫情好转以后也不敢出门了。巨量而密集的疫情信息面前,一个信息带来了恐慌,千万条信息都在“复制”同样的恐慌,我们也会本能地加重恐慌,甚至向别人传递恐慌,把本该乐观的信息也朝着恐慌的方向解读。此刻我们应该学会适当的心理干预,重新组织信息阅读。

网络共享的本质是人的链接,14亿中国人就是一张大网。共战疫情,既是14亿个人在交流,也是14亿颗心在贴紧,架可以打,心不能乱。

【编辑:陈学忠 刘益谦】

(作者:肖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