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符码· 春运与家园

文/张斌璐

春运的历史已经有好几十年了,每年在中国人的这个重大时刻来临之际,“回家过年”总要面对一场拥挤的旅途考验,仿佛你只有这样在艰辛的回家路上走一遭,才可获得全家团圆的福分。

在春运的故事里,我们总可以看到背井离乡者的生活之难,也能看到在城市化进程中所映射出的人情冷暖。说实话,现在人们的情感已经非常淡漠了,当你拿起手机就可以连通到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之时,你已经很难体会到多少夜半钟声到客船的那种古典而恬静式的游子之心了。可是春运还是春运,在一个高度现代化的社会里,春运始终没有消失,像候鸟的迁徙一样保持着人类初始的状貌。似乎只有在春运那里,我们还能看到一些传统中国的传统人情影子。

栖居在城市里的人往往很难理解那些候鸟,他们并不能真正体会每年要来往迁徙的苦恼,更让他们难以理解的是迁徙内在的重要性。故乡和空间相关,家园这个语词则更加重视精神上的特征。实际上,在这个故乡渐渐远去之时,家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家园总是意味着和你幼年的深刻记忆联系在一起。故乡或许已经沧海桑田,但是每一个返乡的人心里总在唱着一曲四郎探母,总有一桩心腹事不敢明言。

也常有一些人回家后感叹,熟悉的那一切早已不复是旧时的模样,其实这很正常。要是等你回家之后,发现一切还是旧时的模样,那只有可能是哪里出了问题。

但是改变归改变,我们总是想象有一些更为稳定的东西,在家园的背后支撑着我们四处远行。也许最初是这些稳定不变的东西,催促我们离开家,到另一个地方去展开,但也正是这些东西,促使我们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必须回来。像宇宙的星路一样,每一颗春运里的行星,都围绕着固定的轨道周而复始。

有家可以回,我并不知道城市里面的人普遍怎样来看待这种情绪。都市人像恒星,没有家园,都市人只有一个被称为家的空间。所以,都市人大多不和邻舍走动。都市人现在似乎更享受过年期间空空荡荡的大街和城市。当然,这是一种游戏性的享受,假如这种空空荡荡持续得太久了,或许都市人也会充满抱怨。谁会不需要那些离开家园的游子呢?

同时,在春运背后所展现的不仅仅是社会学意义上的一种家园想象,并陈的是更为具体的个人情感。唯有在对于家园及相关人物的情感勾连之中,我们才得以看到国人多年来始终难以运移的一面。你在诗经里看到,你在唐诗里读到,鲁迅写过,毕淑敏也写过,而更多的劳动者用自己的双脚书写得更多……

春运是一道奇特的景观,在春运里,你既可以看到城市化进程中现代城市的庞大和无序,也能看到依旧有一种巨大的没有被城市化的传统精神的存在。这对看似相悖的文化,却互相咬合得无比紧密。要理解这道景观,才能够真正理解现代中国。

张斌璐文学博士,目前从事文化和文学批评。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