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情,大数据和算法要上场|武汉日记

长江日报-长江网评论员 鲁珊

武汉暂时关闭离汉通道、暂停市内交通,今天是第14天。

14天后,观察我们的城市,正以抗疫的逻辑进行战时状态重组。

这两天,一张阻击病毒的分级分类网络正在连点成片。

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收治重症确诊病人。

全市二十余家定点医院,收治确诊病例。

正在加紧建设的方舱医院,收治轻症确诊病人。

在定点医院附近征用酒店、学校等场所,接收疑似和密切接触者。

这样抗疫的大网,以感染程度不同分级分类。这是阻断传染源的重要手段,也关系到整个战局。

这张大网,对人、财、物的调配,尤其对病人即时流动提出高要求。

平时在医院里,每个住院病人都有“病历卡”,医院对每个病人康复情况随时掌握,所以病床才能及时流转。

现在是战时,隔离和诊疗病人的医疗数据,数量庞大又时时更新,靠护士人工操作,上报汇总再分配,恐怕不能适应战时需要。

这个时候,我想起了大数据和算法。

现在诊疗和隔离病人,需要“精准追击”,精准到每天身体状况和病情的变化,精准到每个人应该到哪一级网络中,精准到每一个床位的空出和住入。

另一个是后勤保障,全国各地的物资汇集武汉,如何把物资按不同需求以最快的速度配置到前线,大数据和算法也比人工要高效很多。

与历史上的疫情都不同,我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准确地说,我们生活在数据和信息连接的时代。

我们从未像现在这样,既要紧密团结,又要避免见面。

这不正好是互联网的特长吗?

病毒传播是人传人,但不会数据传数据,网络传网络。

城市交通虽然暂停了,但一线抗疫的运转更快,要求更高。社区如何精准掌握辖区内发热人口,如何服务居民,如何组织居民互助。社区发热病人如何及时转运到合适的隔离区域。留观的病人如何在恰当的时候回到自己家中。

社区的端口如何接入整个医疗防控的网络,根据即时情况随时流转,在人员配备上,如何保障各级各类人群获得妥善的安置,这些都是战时工作体系,是城市运转新的要求。

大数据、区块链、算法,这些平时刀光闪闪的武器,现在正是用武之地,至少,可以帮助工作人员提高效率,精准到位。

城市内外交通暂停,但数百万居民要生活。尽管一再呼吁不要出门,但人们要补充物资,要基本生活。

杭州被称为大数据之都。这两天,杭州部分区域采取了定点配送生活物资和口罩。人们在网络上申请,然后物流送货到门。

武汉也有部分小区为了减少外出,由邻居拼单买菜。

人们居家日久,天天泡在网络上,但网络还是过于信息化、碎片化、个体化,没有发挥战斗力。

战时,我们可以有战时网络,战时平台,或战时软件。

我们总说,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两个,一个是实体,一个是云。

战时状态中,实体的抗疫网络正在迅速搭建,云上的抗疫网络也实在大有可为。

【编辑:黄亚婷】

(作者:鲁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