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多名院士冲锋在战“疫”一线

长江日报-长江网北京2月6日电(驻京记者柯立)血,是热的!心,是烫的!2月5日22:22,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接受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电话采访时,正在与专家们讨论抗击疫情的进一步方案,钟老再给武汉人民吃“定心丸”:“武汉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有全国人民帮忙,多措并举,武汉一定能够过关!”

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2月4日下午,第9次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说:全国各地驰援武汉的医务人员到2月5日总计达到1万人,院士团队巡查制度也已经建立,钟南山院士团队、李兰娟院士团队、王辰院士团队对武汉市定点医院重症患者救治进行巡诊,评估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案,确保重症患者科学救治。

梳理1月20日以来的奋斗在战“疫”一线人员名单,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钟南山、李兰娟,还有王辰、仝小林、袁国勇、张伯礼、陈薇、乔杰等多位院士。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这些“国士”们的真实写照。其中李兰娟、陈薇、乔杰三位女院士,全身心投入到武汉救护病人的一线工作中,呈现巾帼不让须眉之英气!

中国工程院七天五度“上书”中央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右)率领团队驰援武汉 图源医院官网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李兰娟1月18-19日武汉调研,1月20日上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钟南山与李兰娟作为专家列席会议,并对加强疫情防控与救治等提出具体建议。

1月20日上午,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晓红专门召开党组会议,启动应急反应机制,对组织院士专家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部署。李晓红2010-2016年期间担任武汉大学校长,对武汉充满感情。

仅1月20日—26日,中国工程院就组织了近30位院士、10余位专家提出一系列意见建议,涉及防控策略、临床诊治、药物研发、科技攻关等多方面。

钟南山作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人传人”的重要判断,李晓红、王辰带领专项工作组认真汇总整理院士专家建议,通过综合研判,七天内向党中央和国务院报送5期疫情防控建议,为党和政府科学应对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支撑。

身先士卒,女院士一线当医生

启程疫区之前,北医三院院长乔杰院士学习穿脱防护服 新华社记者张玉薇 摄

2月1日,中国工程院李兰娟、王辰、乔杰三位院士出现在驰援武汉的医疗队名单中,她们是院士,更是守护生命的医生。

73岁的李兰娟院士在武汉医疗一线忙碌的身影,早已深入人心。同期奔赴武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是著名的女性妇产科专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科技部“生殖与发育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被称为“生殖医学方面的神级人物”。

北京大学医学部,享誉国际医学界。1月26日,北京大学医学部三所综合性附属医院选派首批60名医护人员组成医疗队,成为国家医疗队首批进驻病房的医护人员;2月初,第二批医疗队60名医护人员再次出征湖北,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新民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院士亲自带队。

2月4日,身为中国女医师协会会长的乔杰院士来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通过微信视频慰问湖北抗击疫情一线的女医务工作者。她最关心湖北孕产妇疫情的防治情况,亲临产科病房,与住院的孕产妇交流,鼓励大家齐心协力打赢这场抗击疫情战。

张伯礼、仝小林等院士:发挥中药在抗疫中的作用

马不停蹄,昼夜奔波,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仝小林1月24日援汉以来的真实写照。作为本次疫情医疗救治专家组中医组组长之一,他深入金银潭医院、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等一线,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全力诊治病人。

早在2003年,仝小林第一批进入SARS病房,亲手诊治了200多例患者,系统总结了SARS的发病特点、中医分期及证候规律,创制了“SARS-肺毒疫四期八方”的辨治方案,其中11例纯中药治疗的经验写进世界卫生组织《中西医结合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临床试验》报告。

72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1月27日来到武汉,除了深入一线探索中药诊治患者方案外,他还有一个任务是在新闻发布会或媒体上向公众科普一些预防知识。大疫面前,加强对健康理念和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也是院士们的重要职责。

此外,由中科院院士蒋华良、饶子和领衔,20余个课题组参与的联合应急攻关团队,开展抗2019-nCoV药物研究。通过努力,这些课题组迅速发现了30种可能对2019-nCoV有治疗作用的药物、活性天然产物和中药,证明一些老药和中药对抗击疫情有效。

陈薇院士:我们研制疫苗的速度不会亚于美国

1月2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团队正式进驻武汉。他们紧急展开的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随后开始运行,大大加快了确诊速度。

陈薇是在阻击非典、抗击埃博拉等多场硬仗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女科学家,眼下,她的团队一边抓确诊病例,一边快马加鞭、争分夺秒地研发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美国科学家宣布将在12周内研制出新冠疫苗,陈薇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我相信我们国家科研人员的速度不会亚于美国。

17年前,陈薇团队研发的喷鼻剂在抗击SARS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陈薇透露:作为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在目前缺乏特效药物的情况下,一部分一线医护人员正在使用它。

她说,疾病终究无外乎三个环节: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面对隐性传播,隔离是最好的办法。必须与人接触时,相隔一米五到两米以上交流,回来尽快洗手消毒,不要揉眼睛,不要摸口鼻。中国这么大,人这么多,需要网格化的社会管理发挥作用,每个大小管理者都要守好一方寸土。现在真的需要全体中国人同心同德!

她最担心的问题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中间宿主还没有找到,也许还在发挥着作用。

众多奋战在武汉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让陈薇非常感动:“金银潭医院张定宇院长是一个渐冻症患者,妻子也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他还夜以继日奋战在一线抢救生命。我对他说:‘你的事迹让我非常感动’,他回答:‘彼此彼此!’我们相视而笑。”

深入疫区进行科研攻关的陈薇院士 图源中国科学报

王辰院士:共克时艰,科研人员要能顶得上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非典时期担任北京医疗专家组组长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2月5日接受新华社和央视白岩松专访后,迅速刷屏、圈粉无数,众多网友赞他“逻辑清晰、用词精准、娓娓道来,解释全面易懂,说话实事求是”。

早在1月20日,按照中国工程院党组要求,作为副院长的王辰就牵头组成专项工作组,动员组织相关领域院士深入研究,并重点联系传染病防控领域的10余位院士,动态征集意见建议。他说:疫情防控有两条主线,一是防控和诊治,二是科学研究。在重大突发疫情的关键时刻,科研人员要能顶得上,及时科学研判疫情,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

2月1日,王辰又前往武汉战“疫”一线当医生。深入一线后,他迅速提出一系列有建设性的建议,并被付诸实施。

2月5日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记者问他:“身处武汉您佩戴的还是普通医用口罩,为何不是N95之类的专业口罩?”

王辰说:“我来武汉后,没舍得轻易扔过口罩,保护好可再利用。不是病房、医院等要害地方,一般的室外环境使用普通医用口罩就可以了。这些紧缺物资应该优先保障一线医护工作者。”

王辰强调要阻断疫情在社区的传播,因为大疫时期最有效的办法,一是控制传染源、二是救治患者。“随着各项有效措施的扎实推进,效果会得到体现。我们要团结一心向前看,共克时艰。”(部分内容综合自新华社、CCTV、中国工程院网站、中国科学院网站和中国科学报)

【编辑:余淮 黄亚婷】

(作者:柯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