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本身就是药|武汉日记

长江日报-长江网评论员鲁珊

这两天读抗疫火线上的报道,留意到一个细节。定点医院的呼吸和重症医学科,收治危重病人,理论上是最危险的地方。但是从医护人员感染的状况来看,这个地方反而感染率较低。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科主任彭志勇在接受采访时说过,他的科室比其他科室感染率低。最早上报疫情的女医生张继先,是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和重症科主任。她的科室全是重症病人,但至今她的阵地上还没有医护人员感染。

我向几个前线医院求证,的确是这样。

这很耐人寻味。火力最猛的地方,不是受伤最重的地方。

张继先在2019年12月29日上报疫情后,立即组织了科室防护,13年前她经历过非典,非典教会了她防护。而一般呼吸和重症科的医护,平时会养成防护严密的习惯。

也对,长期处于深山老林的猎人,嗅觉会比一般人更灵敏。这些战士们真正的武器除防护设备外,恐怕是高度的警惕性。

警惕性,源于对事实不确定性的自我保护。

这段时间,外地亲友非常担心我,每天盯着新闻里的新增病例数。新增放缓,他们就宽心,新增若有上升,就又紧张兮兮。有理工科朋友,把他画的数据走势图给我看,问我赞不赞成他预测的拐点时间。

我无法向他们解释。我不能说新增病例不是事实,它是事实的一部分,但又不足成为他们下判断的依据。

核酸检测和基因测序是最早确立的诊断标准。这两天,根据一线医生要求,增加了CT阳性作为检测手段。但中南医院的彭志勇主任说,CT阳性也不是唯一标准。因为其他类型病毒也可能呈现同样症状。

怎样才会可靠呢?有人提出来,一线医生在临床中的经验判断加上标准诊断。也就是说,有经验的医生,一天看几百例,一看情况就八九不离十了。

“确诊”是这场疫情中的一环,然而一场抗疫,又不只是识别病毒一件事。

传染性疾病最大的困难是确认事实。关于病毒的事实、传染的事实,以及事态发展的事实。事实本身,就是一剂药。因为在事实的基础上,才能有效的应对。

我们现在需要应对的,是病毒在各种各样情况下的出现和变异。这个局面非常复杂,而且瞬息万变,每一种新的应对本身,又可能同时意味风险。我们的敌人是隐形的,正因为我在明,敌在暗,战斗才如此艰苦。

正因如此,我们越要沉到事实中、复杂中、动态中去,追索事实走,我们才能找到最短路径战胜它。正像我们不断摸索诊断标准的过程。

实事求是,这是一句老话。既是一句态度,又是一种方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实事”,要说真话,做真事。“求是”,要面对现实,从事实出发,回到事实中。

数日来,在这场疫情中坚持说真话、做实事,都客观上成为抗疫的重要力量。

在事实不确定时候,警惕性是一种应激反应,它会成为一种保护力量。

没有这些前提,我的外地亲友们画再多数据走向图,并以此推测拐点,对我来说,也没有指导意义。

【编辑:陈冀滨 范雅琴】

(作者:鲁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