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自隔离治疗的半岁男婴,有一群身披铠甲的“超人妈妈”

长江日报-长江网2月8日讯(记者王春岚 通讯员薛源)全家人不幸都感染新冠肺炎,分别住进了医院,仅半岁大的男婴乐乐(化名)独自在武汉儿童医院隔离治疗。幸运的是,他有一群身穿防护服、头戴护目镜的“超人妈妈”,用专业医疗技术和温柔爱心呵护他,目前病情很平稳。

半岁患儿面临独自隔离

医护排班照料他

武汉儿童医院是新冠肺炎患儿的定点救治医院,内科综合病区是收治首批确诊患儿的隔离病房。正常情况下,患儿需有一名相对固定、健康、无基础疾病的家人陪护。

“好开心!我都忘了我在生病。”(设计台词) 医院供图

1月31日上午,6个月大的乐乐被确诊患有新冠肺炎,住进了隔离病房。他的爸爸在国外回不来,妈妈也是医务工作者,因救治他人不幸被感染隔离,作为密切接触者的乐乐和外公外婆相继被确诊感染。外公外婆把他送到医院后,相继病情加重住院。乐乐只能独自留在医院。

他还没有断奶,不会说话,只会用哭和笑表达自己的感受。住院第一晚,突然离开熟悉的家人和环境,乐乐很没有安全感,加上疾病的折磨,他嚎啕大哭,整个病区都飘荡着他嘹亮的哭声。护士长陈小茜把乐乐抱在怀里边走边轻轻摇晃,哄到凌晨零点,孩子才渐渐有了睡意。

“得想办法克服困难,临时照看孩子,帮他家人度过最困难的时期。”该病区主任方玉蓉和两位护士长陈小茜、陈君商议。原本病房就十分忙碌,乐乐的特殊情况带来了更大的工作量。为了顺利运转,医生护士们排班照料乐乐,当起了他的“临时妈妈”。

年轻未婚的“超人妈妈”

学会了换纸尿裤

护士长陈小茜联系乐乐的妈妈,了解孩子的生活习惯,包括他爱吃的奶粉品牌、吃奶的时间间隔。

每天24小时,护士“三班倒”照顾乐乐,给他洗澡、换纸尿裤、喂奶、哄睡。乐乐不愿意吃奶瓶,“妈妈”们绞尽脑汁哄他吃;睡醒了哭闹,马上有温柔的“妈妈”把他抱进怀里呵护。

“手里的玩具好好玩,不知不觉又多吃了几口。”(设计台词) 医院供图

小家伙长得肉乎乎的,抱在手上已有些沉,护士们穿着不透气的隔离服,一圈抱下来,浑身都是汗,手臂酸痛。

“3小时喂一次奶、换一次纸尿裤”“宝宝醒着时不喜欢躺在婴儿车内,要抱着走路,陪他玩耍”“宝宝睡觉时会吵闹、揉眼睛,需要抱着慢慢走路才能入睡。”……

乐乐床头贴着养娃“说明书”,这是护士“妈妈”们与他慢慢“磨合”后,总结出来的照顾经验。每个接班的“妈妈”都会参照这份“说明书”来照顾他。

慢慢地,乐乐接受了这群身穿防护服、头戴护目镜的“超人妈妈”,会乖乖地趴在“妈妈”肩头,一逗就笑;还喜欢被放在腿上蹦跶,边跳边乐得咯咯笑。

在乐乐的“培训”下,年轻未婚的护士“妈妈”谢蜜,已能敏锐捕捉孩子想拉臭臭的信号,并熟练地给他换纸尿裤。

“这么多人哄我吃辅食,我得多吃点。”(设计台词) 医院供图

乐乐属于轻症患儿,病情较平稳,目前被转到该院呼吸内科住院。说来也巧,接力专门照看他的护士胡纤,有个比乐乐大1天的宝宝。面对突然而来的严峻疫情,胡纤毅然选择将宝宝留在家中,自己上“前线”进入了隔离区工作,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回家看孩子。“看到乐乐,就像看到我自己的孩子,我一定会把他照顾得好好的。”胡纤说。

“是保护我们‘打怪兽’的超人”

抗击疫情形势严峻任务紧迫,内科综合病区是武汉儿童医院首期开辟的隔离病房,团队也是临时组建而成,一半医生是90后。

“初生牛犊不怕虎。”方玉蓉这样评价手下的这支战斗团队:工作一天后,医生和护士脱下隔离服、摘下口罩,脸上被勒出红印,鼻梁被磨破皮,耳朵被扯得通红;为了最大程度节约利用防护物资,医护们穿隔离服前很少喝水,尽量“精简”食物;密不透风防护服,医护人员们常常一穿就是6个小时,当他们走出隔离病房时,里面的衣服已经全被汗水打湿,甚至连说话都喘着粗气。

“这个‘超人妈妈’的肚子肉肉的,蹬起来特别Q弹。”(设计台词) 医院供图

“第一次上‘战场’,肯定紧张心慌。”刚刚工作满两年的住院医师张凤说:“但进入病房后,更多想的是患者。没有一个同事说‘我不想去隔离病房’。”

病区一位14岁的小患者这样形容身边的白衣天使:他们有同样的造型,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和护目镜,全身包裹着只露出一双眼睛,虽然看不清他们是谁,“但一定是保护我们‘打怪兽’的超人”。

【编辑:陈学忠 刘益谦】

(作者:王春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