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房最前线,广东医护“挺能打”:点名字就上

长江日报-长江网2月10日讯 2月10日凌晨,本应该是寂静无声的夜晚,在武汉协和西院区的危重症病房7楼东区却“热闹非凡”。这里,20名新收病人刚办好入院手续在此“安家”,他们说:“踏进病房的第一步,感觉自己便拥有了新的希望。”

危重症病房7楼东区的医生们

7日下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派出第二批131名医务工作者援助湖北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医疗队到达后迅速进入武汉协和医院。医院的危重症病房7楼东区病区,是一个专门为该医疗队的到来而新开的重症病区,简称“东7区”,病房里的都是重病人。

8日傍晚6点,东7区正式开始接收病人。10日凌晨4点,随着20名新收病人的入院,病区50张床位全部收满。这中间,还有2名重症病人经过医疗队治疗后情况好转,转出至康复病房治疗。不到24小时时间,医疗队已经治疗共计52名病人。

危重症病房7楼东区的医生正在为患者治疗

这一晚,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多名值班医生护士,接收新病人、接补液、查房、开医嘱,抢救危重病人,为危重病人上无创呼吸机等,忙得像一枚枚“陀螺”。经过通宵奋战,所有病人情况稳定,特别是一位高龄患者抢救成功,情况好转。医疗队值班人员早上7点多才回到驻地,队员林道炜教授说:“我们迎来了今天的晨曦。”

危重症病房7楼东区的医生们

李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内科副教授,中共党员。如果没有来武汉,本来应该在周一准时出现在广州医院的病房,上午查房,下午出门诊。现在,她成为一名支援武汉的医生,带头值夜班,过起了“日夜颠倒”的生活。李艺说:“这是我到武汉后的第一个班,同事们素质都非常高,非常自觉,尽量把自己班的工作做完,不拖拉不遗留,不给下一个接班的同事增加负担,这让我深受感动。我们医院长期严格要求他们这样,我非常有信心,一定可以战胜疫情!”

在李艺教授身上,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由于在隔离病房工作,李教授的母亲多次拨打电话都没能接听。由于担心,她的母亲只能致电李教授的科室主任——神经科的彭英教授。彭主任向医疗队了解情况后,请阿姨放心。李母不好意思地说:“等不到李艺的电话一直不能睡觉,但是经过这一次,我的心以后也更安定了!”

隔离病房里灯火通明,在酒店驻地这边,凌晨时分也有人时刻牵挂。十九大党代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医疗队队长许可慰教授和负责后勤的轮值同事,一直在关注交接班同事的动态,安排上下班车辆接送。直到下班的同事回到驻地,上班的同事到达病区,许可慰队长才稍稍宽心。“我们是131名同事一起来到武汉协和医院的,现在分成2个队,一支队伍接管新开病区东7区,一支队伍负责另一个重症病区。由于驻地距离武汉协和医院车程要40多分钟,加上穿脱防护服、交接班等时间,队员们每次上班实际时间都需要将近10个小时。尽管还有一些困难是未知的,但队员们点到名字就上,从没有过一句抱怨和推脱。我想,这就是我们的逸仙精神,就是白衣战士的初心和使命,责任和担当!”

(记者耿珊珊  通讯员林伟吟 黎智铟)

【编辑:丁翾 戴容】

(作者:耿珊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