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魄力、执行力强、宽厚、极易让人亲近…… 同事眼里的刘智明

长江日报-长江网2月19日讯(记者刘璇)2020年2月18日上午10时58分,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永远离开了他战斗的高地,离开了跟他一起抗击疫情的战友。

作为原市三医院的同事,现在市武昌医院的同事,徐亮对刘智明有着极深的感情,无论是作为医生,还是作为朋友,作为下属,在情感上,他都接受不了。不仅仅是徐亮,市武昌医院的很多职工得到这个消息,都不愿意相信那个总是忙到很晚才下班,见面时脸上永远带着笑的院长,已经永远地离开了。

“他很有事业心,常常以办公室为家”

2月18日上午,得知刘智明去世的消息,目前在武汉市第五医院挂职副院长的张武昌当着众多医生的面,潸然泪下。

去年9月之前,张武昌还是武汉市武昌医院副院长(后调任市四医院副院长)。在市武昌医院,两人同为武汉大学医学院毕业,刘智明高张武昌三级,是他的师兄;两人搭档5年,办公室隔壁到隔壁,他们既是最亲密的工作伙伴,也是很好的朋友,两人感情很深。

1月24日下午,张武昌看到了刘智明发的消息:“我中招了!”。当天是除夕,正在市五医院挂职的张武昌马上给刘智明打了个电话,一是询问病情,二是拜年。“他声音洪亮,听上去状态还好,又正值壮年。”当时医务人员感染者不在少数,大多都是轻症,张武昌没有多想。

市五医院也是发热定点医院,每天忙着转运救治,之后自顾不暇的张武昌没有再联系刘智明。“我一直以为他早已经好了。”张武昌形容听到消息的那一瞬间,就像被一个炸雷从头劈到脚,一眨眼就是阴阳两隔。

说起搭档的5年,张武昌说,刘智明是个很宽厚的人,很好相处,没有一丁点儿领导架子,医院的人都很喜欢他。“他很有事业心,从三医院调到武昌医院来后带领大家成功创建三级医院。”作为神经内科专家,张武昌说,刘智明在业务发展上对自己特别支持,特别是成立武汉市脑卒中120急救站,与国家远程卒中会诊中心实现远程会诊,对医院神经内科专业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除了事业上的帮助,他对我个人的发展也很提携。”张武昌坦言,自己调任市四医院副院长,也得益于刘智明的推荐。

两人共事时,办公室紧挨着,好多次早上来得早,张武昌发现刘智明正在洗漱,他知道刘院长又是一夜未归。“忙到晚上八九点钟是常有的事,忙晚了就经常在办公室睡下了。”张武昌一脸心疼地含着泪说,刘院长太累了,这一次他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

“他从未停止业务上的追求”

“我有两位伯乐,一位今天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另一位去年调离了医院。”说起自己的“伯乐”刘智明院长,市武昌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文明悲恸不已。

图为文明手机里保存着一张与北京三博脑科医院签约时的照片,刘智明(右三)正是主要促成人

“从20日左右,刘院长已经有些不舒服了。平素就非常忙,21日接到定点发热医院的通知后,他更是日夜忙着组织改建病区,部署全院工作,一直都没能好好休息。”24日下午,得知刘院长感染新冠肺炎住进医院的重症监护室,文明很担心。“刘院长在我们医院住院的22天里,我去看过他3次。”他说,有两次没有进到里面去,只是隔着玻璃门看到刘院长戴着氧气面罩,也能看清楚呼吸机的各项参数,当时各项指标并不算太糟糕。

2月3日那次进重症监护室,他到了刘院长的身边。“看到我来,他想跟我说话,刚开口就不停地咳嗽。”文明连忙让他别说话,刘院长轻轻握了一下我的手,还竖起了大拇指。“我看到他的血氧饱和浓度在90%以上,想着他的病情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担心影响治疗,也担心难过的情绪被刘院长看到,文明只呆了两分钟就匆匆离开了。

2月13日,医院请来了北京协和医疗队为刘院长会诊,之后专家建议转到他们对口支援的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去做治疗。没想到,他这一走,竟再也没能回来。

文明原本在安徽省六安市中医院神经外科工作,两个病区,90多张床位,神经外科是六安市中医院的龙头科室,是安徽省有名的“金牛科室”。2018年,文明作为科室负责人被引进到市武昌医院,“伯乐”正是刘智明。

“到了医院,因为共同的专业、共同的追求和信念,我们很快熟络了起来。”在文明的眼里,刘智明为人正直,善良和蔼,处事无私心、无官威,对医学专业执着,尽管身处行政岗位,但是他在业务的追求从未停止过。科室每周二或者周四上午的大查房,除了出差,刘院长从未缺席。每一个病人他都会到床边检查,遇上疑难病例,还会亲自做手术。

最让文明感激的是,刘智明对科室业务上的支持。去年,市武昌医院神经外科和北京三博脑科医院签订业务合作协议,这所神经专科医院,在全国排名前三甲。“我们的合作被业内称为‘在武汉的神经外科领域扔了一颗重磅炸弹’。”一年间,神经外科从10张床,发展到现在的30张床,业务量翻了几番,文明坦言,“真心感谢院部提供的平台,没有刘院长及院部的鼎力支持,科室不可能做到。”

“他极度信任自己医院的医生”

“听说刘院长去世的消息,对我,对医院的同事,打击很大。”18日下午3时,记者联系上市武昌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刘迪龑时,他连说了两个“很难过”。在隔离病房忙了整整一夜,此时的刘迪龑仍毫无睡意,一直不愿意相信这个消息是真的。

“刘院长来我们医院之前,我就认识他了。”2010年6月,刘迪龑参加武汉市卫生局第九期青年干部培训班,与时任武汉市第三医院医务处主任的刘智明成了同班同学。

“2014年底,他调到市武昌医院当业务副院长时,我正在北京进修。”刘迪龑说,得知这个消息非常高兴,马上就拨通了刘智明的电话。“他跟我说,安心在北京学习,等我回来当面听我汇报。”回汉后,刘迪龑向刘智明汇报工作,“他一点院长的架子都没有,很容易让人亲近,还是当初同学时的那个老大哥。”在刘迪龑眼里,大自己10岁的刘智明,不仅是自己的领导,更是人生的导师,在业务方向的发展和个人发展上给过他很多中肯的建议。

一直让刘迪龑心存感激的是,作为医院领导,刘智明给予了医生绝对的信任。2018年,刘智明的父亲中风住院,刘迪龑是管床医生,“每次他来病房,都会当着家人的面夸赞我们医护,把我们抬得很高。”更让刘迪龑钦佩的是,刘院长每次来病房,都像普通家属一样询问父亲的病情,从不会在治疗和用药上给予医生任何干涉。“好多次,刘院长来病房探望父亲时已是晚上九十点,我一问才知道,他忙得刚刚下班。”

“他是一个做事有魄力,执行力强,有恒心的领导。”让刘迪龑印象最深的是市武昌医院的三级医院评审。对当时只是二甲医院的市武昌医院来说,三级医院评审时间紧、任务重、难度极大。“全员一起努力,我们必须赢。”刘智明和全院职工一起加班加点,顺利完成了在大家看来不太可能完成的评审,顺利晋升三级医院。

业务能力过硬,是医院同仁对刘智明的一致印象。去年,骨科胡立冬主任曾为两个亲戚看病的事找过刘智明:一个是脊髓空洞,刘院长推荐他们去找同济医院教授;另一位是脑外伤引起的脑积液,他推荐了颅内引流的方法,如今两个亲戚都恢复得很好。“最让我感动的是,刘院长特别热情。他还介绍三医院以前的同事来找我做手术,对我们特别信任。”

在全院职工眼里,这几年医院发展特别快,刘智明院长功不可没。“刘院长的离开,对我们打击特别大。”多位同事谈起自己的院长,不约而同地说。

【编辑:周茜 张靖】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