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需要互联网技术的更多神通 | 武汉日记

长江日报-长江网评论员 鲁珊

瘟疫古老到可以和人类文明并行。有人说,与历史上若干次传染病相比,这是第一次发生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疫情。

万物互联的确是我们的时代特征。

平时,它就深度嵌入了生活日常、社交和各种资源的流通交汇。在战时状态,这一特征尤其明显。

2003年非典时,阿里巴巴还是一家只面向企业的互联网公司。非典期间,阿里巴巴的员工们,于隔离期间发展出淘宝。

17年过去,它的确改变了我们。如果没有熟悉的各种网购,普遍使用的各种群、小程序和社交网络,我们很难在物理封闭的状态下,迅速连通线上空间,保障很多人的物资供应。

如果没有多年来延伸到城市各个角落的物流配送网络,一座特大城市又怎能在外停交通、内封小区多日后,仍在流动毛细血管。

它前所未有地撑开了信息的透明度。关于疫情的发展、防控、救治信息能以最快速度传导到个体,形成防控合力。同时,万物互联,打通了信息渠道,物资流转节约了时间,提升了使用效率。

疫情之前,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还是前沿技术。假如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跑得更快一点,疫情当中,疑似人群的识别、分类和管理,技术的支撑力度也许就更大。

南京刚上线“钉钉社区群防群控”,用以在小区中识别有症状人群,并进行大数据处理。杭州刚用上疫情刷脸平台,用于疫后复工中识别重点人群。这些系统,大多是在疫情之下紧急研发和搭建。

理论上,信息技术对人的排查、识别和追踪,肯定比手动要快,也要准确。信息技术对各类人群数据的处理、分析,也比人工高效得多。

很遗憾的是,目前互联网技术起到的作用,还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

可以预见,不管是疫情依然严峻的当下,还是疫情缓解乃至疫祛之后的复工复产阶段,巨大基数的群防群控都将是我们生活中的主题。一段时间内,人与人之间,可能还需要保持一定物理距离。

这个距离,需要互联网技术的更多神通,来帮助人们掌握主动权。

【编辑:覃柳玮 戴容】

(作者:鲁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