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摆渡人王禾田:退伍不褪色汽车兵转运患者行车稳

志愿者王禾田 记者史伟 摄

长江日报-长江网讯(记者 万凌)心语:“武汉是我的第二故乡,作为武汉市民,在这座城市有难的时候,我必须站出来。”

“我是党员,当过兵,一定让我上。”3月4日,江岸区永清街战疫志愿者王禾田谈起参与转运患者的初衷时,反复提到自己的优势。一个月来,这位退伍老兵一共转运了46名新冠肺炎患者,不能回家,也没有换过外衣。

47岁的王禾田是河北邯郸人,上世纪90年代初来武汉,从部队转业后被安置到黄鹤楼公园管理处工作。在武汉生活了近30年,他从没想过这座火热的城市会变得如此冷清。

正月初三,没能回老家探亲的王禾田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他坐不住了,想到自己有A照,能够开救护车,就把自己的驾照发到朋友圈里毛遂自荐。朋友告诉他有两家医院招募司机,等他打电话过去却迟了一步。

2月3日,武汉市公开招募疫情防控志愿者,王禾田第一时间上网填表申请,发现报名者的年龄必须在 40岁以下,他超龄了,这次报名又没成功。就在他沮丧之时,好消息传来,社区开始招募专车司机。2月4 日,王禾田专程赶到住址所在地的江岸区永清街道办事处报名。这次他使出了杀手锏,“我是党员,当过汽车兵,我的纪律性和执行力都强,一定让我上。”街道干部被他那股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动了,他被“破格”成为永清街一名志愿者。

当天晚上,王禾田就开始转运发热居民,直到凌晨3点才回去。走到自家楼下,他犹豫了。他家有两个小孩,儿子今年高考,女儿才5岁。那天,他没有回家,就在车上睡的。为了不给家人和邻居添麻烦,他在小区附近找了个临时住处。不久,街道安排转运司机到宾馆住宿。

转运患者考验体力和车技,更考验心理素质。王禾田清楚记得,2月9日晚上,他往返好几趟,将4名轻症患者和6名重症患者,从江岸区集中隔离点和定点医院,转移到江汉方舱医院和金银潭医院。从晚8 点半忙到次日凌晨1点。“其中有两位老人,拎着大包小包,走路颤颤巍巍,我鼓足勇气走上前帮他们拿行李。一路上,他们担心自己的病好不了再也回不来了,我就边开车边安慰他们。”

王禾田说,由于当时救护车不够用,街道临时改装了两辆面包车,车内放着板凳,开车必须很小心。晚上出车,他担心眼镜起雾看不清路,好几次都没有戴护目镜“。内心其实很纠结,但我只想患者少受些痛苦。”

王禾田将转运经历都记录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他希望带动更多人投入这场武汉保卫战。事实上,他做到了。他说,单位有一批年轻同事得知他的英勇行为,陆续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他的妻子和孩子也以他为骄傲,儿子还把在学校做实验用的护目镜送给他护身。

“武汉是我的第二故乡,作为武汉市民,在这座城市有难的时候,我必须站出来做点事情。”4日,王禾田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他已经一周没有转运患者了,他相信疫情很快就会过去,大家都能过上正常的生活。

【记者手记】

危难关头,党员挺身而出,军人退伍不褪色,越是艰险越向前!我想王禾田最初的冲动源自他内心深处早已经把武汉当成了自己的故乡。在接下来与病毒面对面的交锋中,在每一次不确定后果的抉择中,他没有退缩。'

【编辑:谢源】

(作者:万凌 史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