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科医生联手接力,“移动ICU”生死时速转运危重患者

长江日报-长江网3月5日讯 为转运一例病情恶化的新冠肺炎危重病人,协和江南医院麻醉科、呼吸科与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ICU,三科医生联手接力,把120救护车当成“移动ICU”,与时间赛跑,顺利将病人安全送到上级定点医院。

与时间赛跑,先抢救病人再转运

3月3日下午2时许,江夏区120急救中心接到指令:协和江南医院一例新冠肺炎危重病人因病情恶化,需紧急转运至上级定点医院进行救治。一场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抢病人的转运计划开启。

“患者,女,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无创呼吸机高流量通气下血氧饱和度仅能达到90%,呼吸不平稳,随时可能发生心肺功能衰竭。”病情之重,让负责转运工作的120急救人员黄艳感到心里没底。

黄艳,原协和江南医院麻醉科主治医师,火线支援江夏120急救中心20余天,转运危重病人50多人次。

“当时,这个女病人的情况已超乎我的预想,顿时觉得压力山大。”黄艳告诉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120团队到达病房时,患者病情仍在继续恶化,一度无创呼吸机高流量给氧条件下指脉氧饱和度只能达到70%,意识丧失。

“先抢救病人,再考虑转运”,呼吸科副主任鲁友义随即组织抢救,黄艳迅速转变角色加入抢救,协助麻醉科医师陈娟及护士团队一起进行镇静肌松、预给氧、气管插管、吸痰、清理口腔、呼吸机治疗等一系列操作后,患者逐渐好转。

三科医生联手接力,确保患者转运安全

“大家心里都清楚,转上级医院是当务之急。然而病人那时已气管插管,转运要求需更换便携式呼吸机,稍有不慎,病人就会失去生命。紧急会诊、重新拟定转运流程必须要在10分钟内完成。”黄艳对记者说,当时的情况需要一名熟练掌握呼吸机治疗知识的医生随车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

“病人情况特殊,我是ICU医生,路上请帮忙调整呼吸机参数。”江苏援汉医疗队成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ICU副主任医师陈浩主动请缨。作为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成员之一,陈浩放弃休息从驻地酒店火速赶到隔离病区,加入转运团队。

有了江苏ICU专家的加入,转运小组瞬间振作起来,“重症室+麻醉科+呼吸科”,三科医生联手一定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患者转运途中安全。

120救护车飞奔离开医院。呼吸机、双通道输液泵、心电监护仪灯光闪亮,每个人都紧盯着各自的监测数据。江苏省中西医ICU专家陈浩负责途中病人呼吸机,麻醉医师黄艳负责途中协调和镇静镇痛治疗,呼吸科医师盛翔负责病情变化,120护士王雨晴负责途中护理及病情监测。

“移动ICU”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完成任务

在狭小的负压救护车里,大家通过眼神交流,快速忙碌处理各自突发的问题,摇晃着的车厢、笨重的防护服和慢慢被雾气模糊的护目镜防护面屏使得平时简单的操作变得异常困难。

患者躁动呛咳,指脉氧饱和度几秒钟内下降至80%,陈浩果断调大呼吸机参数,增加通气,并握着病人的手喊道:“有点不舒服不要乱动,我们在120车上,加油!”

病人似乎听到了安慰的话语不再躁动,同时黄艳加大镇静药物剂量,渐渐地病人安静地睡着,氧饱和度渐升至96%。病人的胸廓起伏、气管导管接口、氧气瓶的氧量、呼吸机的电量、呼吸波形的变化、心电图波形和数字的跳动、输液通道的液滴,车上任意的一个响动,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手上随时处理着变化。

车辆转弯,为了避免病人剧烈晃动,盛翔半跪着稳稳扶住;输液完毕更换药剂,在晃动的车厢对准输液瓶接口,王雨晴需要两个人扶住她才能艰难完成。

短暂而漫长的25分钟行驶,患者终于安全抵达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区,随即被送至呼吸重症监护室。

此时,历时4个多小时紧绷的弦终于放松下来,只是防护服里早已湿透的衣服让他们觉得不怎么舒服。归途中,所有人都安静地闭目养神,他们知道,只要疫情一天不结束,就要抓紧时间随时休息,随时为救治病人作准备。

回到医院,“临时移动ICU”组员默契地互相做了一个加油的手势后,各自返回工作岗位。此时,淅沥了一天的雨渐渐停了,天空中云层开始慢慢散开。(记者关晓锋 通讯员张春红 陈林) 

【编辑:周茜 邹丹雨】

(作者:关晓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