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少吃一顿饭,病人不能少吃一次药”,22岁女孩独自撑起6个购药群

长江日报-长江网3月8日讯(记者乔驰)7日晚7点,江汉区妙墩路益丰大药房店长陈洋锁上大门,结束11个小时的收集居民需求、配药、送药工作。这是22岁的她独自坚守药房的第45天。

为减少市民外出,陈洋所在的公司开始提供送药服务,每个门店对接周边社区,用微信群收集居民药品需求,再由店员送到小区门口。

因为同事年前回家后无法返工,95后的陈洋开始一个人担起药房重任。“我早已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我要把店守好,把周边居民服务好。”

22岁的陈洋一个人坚守在药房 记者郭良朔 摄

“电话那头,都是姐姐、大哥、叔叔、阿姨”

陈洋的门店对接江汉区万松街的9个社区,她管理着6个微信购药群,群里共有近700人,并且人数还在陆续增加。上午9点,到店后陈洋按照微信里登记的购药信息整理好,先到勘察宿舍小区送了一单。

回到店内,她开始整理新到的货。20多个纸箱散落在店里的过道上,她抱着满怀的药,在十七八米的过道上来回小跑,蹲身、躬腰、踮脚上货,一刻没停。时不时有居民打来电话订药,或询问药品是否到货。

22岁的陈洋正在清点药物 记者郭良朔 摄

片区主任段传亮分管着20多家门店,他告诉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一般门店都是2-5名员工,“这样一个人的门店很少。”

陈洋的辖区内,凌云、机场、电力和妙墩社区的订单量最大。翻看信息、电话核实厂家和规格、登记购药信息、分装药品,最后再把小票和写有收货人信息的纸条钉在塑料袋上……一份订单包含的药品从一种到十几种不等,这样的步骤,陈洋每天要重复几十次甚至上百次。“最忙时一天送了9000多元的药,有一次为了准备40多份药品,在店里不停配药,花了8个多小时。”

送药路上的陈洋 记者郭良朔 摄

“姐姐”“大哥”“叔叔”“阿姨”,电话核实时,陈洋喊得特别亲热,还不忘叮嘱对方拿药时注意防护。陈洋的手机通话记录里,仅3月5日就有近70条。“这还算少的。”为节省时间,每次送药她总会尽量多带几份订单,遇到共享单车跨上便走,遇不上就一路小跑。

7日下午,陈洋送完最后一单,回店时手里提了一大袋新鲜蔬菜。“今天太幸运了!”陈洋开心地说,一位居民收药时执意塞给她一包菜。“我想给他钱,但他不要。这种被人照顾的感觉,很幸福。”

药物送达居民手中 记者郭良朔 摄

“我可以少吃一顿饭,病人不能少吃一次药”

“这是我第一次在外地过年。”陈洋的老家在宜昌,除夕前夜,她打电话告诉父母不能回家过年了,父母当时情绪很崩溃。“那时的我也一样害怕。”

妈妈在电话里哭过两次。第一次是担心陈洋外出送药不安全。“女儿呀,你能不能少出去,少送几次药啊。”陈洋强忍着泪,安慰电话那端哭泣的妈妈:“妈妈,我可以少吃一顿饭,病人不能少吃一次药呀。”

陈洋在路上 记者郭良朔 摄

公司的防护用品发下来后,陈洋第一时间穿上防护服,戴上防护眼镜和口罩,自拍了一张全身像传给父母,让他们放心。

前几天,父母在视频中看到女儿正在吃青菜面,又没忍住眼泪。“白天难得有空,晚上下班才吃点。”工作时陈洋也不喝水,怕上厕所耽误时间,还囤了很多方便面和即食酸辣粉。

“我妈做的菜特好吃,他们不时把饭菜拍照发我,故意馋我。”陈洋说,等疫情结束最想回家看看父母,品尝妈妈的手艺。“爸妈都没来过武汉,等风雨过后,就接他们来看看我工作的城市。”

陈洋的心愿 记者郭良朔 摄

【编辑:刘晓星 黄亚婷】

(作者:乔驰 郭良朔)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