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出一份力

梁小琳

在21世纪的第一个庚子年的大年三十,因疫情爆发,离汉通道暂时关闭。

第二天上午,儿子的电话来了:“妈妈,我在西安,住在宾馆,我回不来了!”年前我儿子因事去了西安,才去了两天。住宾馆是要花钱的。在这个时候,对他经济上的帮助,是我这个做母亲的唯一能宽慰自己的事情。

没有了交通,只能宅在家里,每天做的事就是刷手机看新闻、读书、写作,由先前的不安到安心,这种心理转变是不知不觉的。战“疫”焦灼着,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涌来,给予了武汉人民极大的精神安慰和医疗救助,让焦虑的我们看到了希望。

实话说,宅,对于我来说并不是一件十分难熬的事情,我是一个以写稿为生的人,多年的写作生涯,早已让宅家独处成为一种习惯。

生存是人的第一需求,我家不在闹市区,刚开始的日子,我还可以戴着口罩骑单车去超市购物。随着疫情的发展,小区封闭了,居民购物全部托管给了社区,几天登记一次,由社区统一派人到大超市购买。我的生活问题解决了,可我挂念住在汉口的85岁的老妈。我电话打过去,她总是说不用我操心,她蛮好,社区有人关照,这让有心无力的我稍感安心。

看到在一线救治病人的医护人员,看到在为市民奔波的志愿者们,作为身在这次疫情重灾区的武汉人,我总想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便参加了《战疫文学丛书》报告文学的写作。我采访了武汉市第五医院的多名医护人员,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有幸地走近了他们。在两天的采访过程中,我看到了这样一群不分科室,不分分内分外,不分地位的高低,不分年龄的大小,都冲到了战“疫”的最前沿,用自己的生命去为病痛中的人拼命的白衣战士。从他们那里,我听到最多的话就是:“我们根本没时间考虑怕还是不怕,我们的职业道德要求我们,要尽我们的全力去拯救我们的病人!”正因为有了无数个这样的逆行者,我们的武汉、我们的中国才能迎来美丽的春天。

此时,我宅在家里书写我们的医护工作者,我的内心难以平静。电话响了,是老妈打来的,说家里的肉和青菜吃不完,很多都是志愿者送的。她说,你又不能来,我想你来拿菜,我这里有蛮多菜。她说,宅在家里这些日子的生活,比平日还过得好。

窗外,阳光明媚,花儿都盛开了,我心里的天使之花也在徐徐盛开。

(统筹 周璐)

【编辑:付豪】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