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骞美国记“疫”丨囤肉风波

“计划不如变化快”这句话在疫情期间体现得淋漓尽致。美国人先是囤洗手液,接着囤厕纸,然后又囤枪。手慢之人如我,在囤货这件事上总是比他们慢半拍。

有了几次前车之鉴后,我开始格外留意货架上的风吹草动。事实证明这是对的,最近一阵子,美国人突然开始囤肉。

全球头号牛肉生产国竟然闹“肉荒”,可见魔幻现实主义并非拉美文学的专利。如果你这几天随便走进一家超市,最空的柜台已经从清洁用品区变成放肉的冷柜。

波士顿一个嗜肉为命的男子甚至买了两个大冰柜,踏踏实实地囤起肉。据说这么做的人不在少数,一个农业经济学的教授甚至在网上发布了“抢肉指南”,其中一条就是要在卡车卸货五分钟后赶到。

专家们不但没有出面辟谣,还暗示这种忧虑是有事实依据的。最新出炉的农业部周报显示,全国的牛肉产量比去年同期整整少了四分之一。

不用惊慌,美国农场里的活牛一头也没丢,甚至比往年还多出不少。官方曾经在年初预测2020年是美国牛肉市场的“大年”。

真正的原因是屠宰工人病了,而且有些严重。全国已经有二十多个屠宰工人死于新冠肺炎,确诊的病例也超过了五千人。

科罗拉多州一家屠场原本想给所有员工测试,刚进行到经理的层级,确诊率就接近五成。公司于是不敢再往下测。

为了避免疫情蔓延,美国一半的肉类加工厂都停工了。然而白宫不干了,还再一次搬出《国防生产法》,总有一丝“不复工就是叛国”的意味。

其实明眼人都知道,牛肉在美国政治中占据一席之地,其重要性等同于洋葱在印度。“载舟”有些难,但“覆舟”绰绰有余。扛过了“通俄门” “电话门”的特朗普,怎么能接受自己被一片涮牛肉拉下锅?

没有一座城市比芝加哥更了解屠宰这个行业。建于19世纪中叶的联合屠宰场不仅让芝加哥获得“世界肉厂”的称号,还为美国经典纪实小说《屠场》提供了鲜活的素材。

芝加哥联合屠宰场

一个多世纪后,拜冷藏车所赐,肉类加工已经回归农场,联合屠宰场的大门也成了游客云集的古迹,但屠场里那些移民工人的艰辛故事却如出一辙。

屠宰业是外来移民的首选行业。这份工作强度大,薪水低,竞争性相对较低。去年8月,联邦移民局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在密西西比州的肉类加工厂里抓获了七百个非法移民。

底层的美国人也是这个行业的主力。佐治亚州一个55岁的屠场工人被要求在疫情期间返回岗位,复工的第三天她就感染了,最终不治身亡。

即使一天不停地干满4月、5月、6月三个月,她也只能多挣五百美元的补贴。似乎还不如一百多年前。

疫情带来的新闻其实都是这个国家难以分说的旧事。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范雅琴】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