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任务:做好“十个坚定不移”


4月8日零时起,武汉天河机场恢复国内客运航班,图为当日一架航班正准备起飞 记者詹松 摄

长江日报-长江网讯 5月6日,全市主动作为快干实干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动员大会作出部署,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拼搏精神,搏杀二季度,冲刺三季度,决战四季度。

会议明确,全面复苏任务重,我们必须咬住重点关键,切实激发“斗罢艰险再出发”的顽强意志。

这次会上,市委、市政府部署做好“十个坚定不移”——

□ 坚定不移抓好疫情防控

严格落实防控导则的前提下 分类有序放开餐馆等公共场所

5月2日,我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从一级调整为二级。

调低应急响应级别,绝不意味着降低对疫情的警惕。会议强调,必须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做好较长时间常态化防控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决夺取武汉保卫战全面胜利。

◎要持续强化社区精准防控,落实“四必”要求,千方百计夯实常态化防控力量。

◎要持续强化复工复产防控,督促企事业单位落实防控主体责任。

◎要持续强化复学复课防控,督促指导学校做好消杀、核酸检测、防疫物资储备等开学准备,确保防控无死角无漏洞。

◎要持续强化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防控,在严格落实防控导则的前提下,分类有序放开餐馆、室内运动馆等公共场所;加快对五类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其他人员愿检尽检,对排查出的无症状感染者和密接者应调尽调、应隔尽隔。

◎要持续强化外防输入。

□ 坚定不移推动复工复产

把惠企政策落实当做“十万火急”的事 举办项目建设擂台赛

部署加快推动复工复产,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力度开展企业帮扶,把惠企政策落实当做“十万火急”的事抓实抓细;积极搭建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发挥国企带动作用,畅通市场循环;深入开展“万名干部联系服务企业”活动,主动上门解决企业个性问题。

◎要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紧盯传统基础设施、“新基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谋划储备更多好项目、大项目、带动性强的项目;优化项目落地、审批、建设、验收等一体化服务机制,强化要素供给;加大项目定期调度力度,举办项目建设擂台赛,组织观摩评比。

◎要挖掘消费潜力,加快生活性服务业正常经营,加快培育新增长点,发展在线购物、在线医疗、在线教育、在线娱乐等在线新经济,唤醒武汉消费大市场。

□ 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发展

“聚、转、育、引”,完善“3581”产业体系

产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根基,产业强,则城市兴。

会议提出,加快武汉疫后重振,要全力“聚、转、育、引”,完善“3851”产业体系。

◎强力“聚”,打造“3”——加大产业链固链、补链、稳链、强链力度,畅通产业循环,扩大产业规模,完善产业生态,打造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3个世界级产业集群。

◎大力“转”,提升“8”——依托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巩固提升装备制造、钢材及深加工、食品烟草、能源、家电、石化、纺织服装、建材8个传统优势产业。

◎全力“育”,培育“5”、加快“1”——充分发挥国家级开发区引擎作用,加快建设存储器、商业航天、网络安全与人才、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国家级产业新基地,培育壮大商业航天、氢能、人工智能、5G、区块链5个新兴前沿产业。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工业设计、检验检测、工程设计、大数据、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等1批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着力“引”——聚焦“新而特”产业、“大而强”项目、“小而美”企业,力争完成全年招商引资任务。

□ 坚定不移抓好科技创新

打造“四不像”研发机构 力争全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000家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会议强调,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推动武汉高质量发展。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设立高层次企业研发中心,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计划,培育“独角兽”“瞪羚”等科技型高成长性企业,力争全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000家。

◎强化“全链条”创新,支持在汉高校“双一流建设”,深入实施“卡脖子”攻关工程,深化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工程。

◎强化市场化配置创新要素,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优化创新平台载体,创新土地、金融、创业服务等政策。

◎强化科技体制创新,完善工研院等“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创新创造活力。

□ 坚定不移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土地跟着项目走,资金跟着项目走

改革是武汉加快疫后复苏的“关键一招”。

会议部署3项改革重点:

◎一要扎实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进一步提高党政机构履职尽责能力,推动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同。

◎二要稳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土地跟着项目走,资金跟着项目走,切实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强化节约集约用地;推动在汉金融机构拓宽融资渠道,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三要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确保让企业“活下去、留下来、强起来”。

□ 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开放

加快“1+4”平台建设步伐 输出优质武汉制造武汉服务武汉技术武汉标准

历史上的大武汉,“大”在开放上,曾有“货到汉口活”一说。

当前,武汉经济外向度不够,开放存在短板。为破解这一难题,会议提出,要畅通“大通道”、构筑“大平台”、开拓“大市场”、强化“大支撑”。

◎畅通“大通道”——要加快中部陆海大通道建设,充分发挥中欧班列(武汉)、天河国际机场、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等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加快完善多式联运体系,大幅提升口岸保障水平,构筑内陆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贸易通道。

◎构筑“大平台”——要加快“1+4”平台建设步伐,即中法生态示范城+中德、中日、中印、中美国际产业园等,积极引进重点项目。

◎开拓“大市场”——要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充分发挥工程设计建造、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优势,向世界输出更多优质武汉制造、武汉服务、武汉技术、武汉标准。也要千方百计“引进来”,积极推进教育医疗、健康养老、文化旅游、体育休闲、专业服务等领域开放,吸引更多海外领军企业来汉投资,高水平办好大健康博览会、全球服务外包大会等国际展会。

◎强化“大支撑”——要谋划建设一批国际医院、国际学校、国际社区,为对外开放创造良好条件。

□ 坚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

关注“一老一小” 带着感情、责任办好每一件惠民实事

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会议强调,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办好每一件惠民实事。

◎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严格落实中央巡视“回头看”整改要求,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确保真脱贫、脱真贫。

◎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加大力度,争取更多高校毕业生留汉就业创业;深入推进“三乡工程”,支持本地企业吸引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推动创新创业促就业,鼓励多渠道灵活就业。

◎切实兜住民生底线,扩大临时救助覆盖面,强化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加大对独居老人、特困人员、重病重残人员、孤儿等特困群体服务。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关注“一老一小”,关注市民身心健康。

□ 坚定不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打造两江四岸百里滨江画廊

会议指出,加快建设美丽武汉,就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抓好长江大保护,扎实推进中央环保督察等问题整改,大力实施长江保护修复专项行动,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抓好污染大治理,打赢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

◎抓好品质大提升,实施“蓝网工程”,打造两江四岸百里滨江画廊、沿江历史文化生态长廊,加快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建设一批湖泊公园、湿地公园;实施“绿网工程”,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加快推进山体修复,织密城乡绿道网络,推进都市田园综合体提档升级,打造更多生态休憩空间;实施“绿色行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绿色低碳产业,推广垃圾分类和绿色出行,倡导简约适度的生活方式。

□ 坚定不移补齐市域社会治理短板

努力探索超大城市治理新路子

这次疫情,暴露出我市社会治理方面一些短板。

会议指出,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要牢固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补齐城市治理短板弱项,像绣花一样,把精细化的要求贯彻到城市工作全链条,努力探索超大城市治理新路子。

◎加快补齐公共卫生服务短板。打造市、区、街三级疾病预防和救治网络,争取国家在武汉建设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调度中心。

◎加快补齐应急管理短板。

◎加快补齐基层治理短板,落实社区工作者激励措施,持续深化社区治理体系。

◎加快补齐智慧城市建设短板,加快建设数字政府。

□ 坚定不移维护社会平安稳定

积极稳妥化解“疫后综合征”

会议要求,要坚持底线思维,积极稳妥化解“疫后综合征”。

◎全力建设平安武汉,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加强社会面整体防控。

◎全力做好安全生产,树牢安全发展理念,持续深化重点行业精准治理;强化防汛备汛,立足防大汛、排大涝、抢大险、救大灾,持续进行查险排险,确保安全度汛。(记者郑汝可 王雪 高萌)

【编辑:毕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