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投资120亿元!长江新城起步区基础设施骨干工程全面启动,这些亮点令人期待

长江日报-长江网5月12日讯 5月12日上午,伴随着机器轰鸣,长江新城起步区基础设施一期工程正式开工,标志着长江新城起步区基础设施骨干工程全面启动。这也是湖北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武汉分会场。通过未来3年建设,该工程将为长江新城建成以人为本,蓝绿交织、水城共融,“水陆空天地”立体生长的智慧之城奠定基础。

据了解,长江新城起步区基础设施一期工程包括传统基建和新基建,总投资额约120亿元,总工期3年。具体涵盖城市道路、综合管廊、智慧交通、再生水厂、数据智控中心以及生态景观六大板块,突出“智慧化、集约化、精细化”建设方向。

此次开工的一期工程有三大亮点:新基建、绿色引领、集约高效。其中,5G、物联网感知、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多个项目场景;地上和地下空间开发统筹集约利用,优化智慧出行;还将建成武汉首座地下式结构水厂,水厂上部作为城市公园。

“前期抓规划、抓管控、抓拆迁等工作花了两年时间。”长江新城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江新城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形象定位得到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

2018年7月,突出城市高线十字轴转换快慢交通、立体城市及智慧城市等特点,长江新城总体规划率先通过全国专家评审。去年9月,凭借“生态+智慧”理念,“武汉长江新城起步区城市设计”在标准严苛的世界性大奖中脱颖而出,斩获“全球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奖项。

今年以来,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长江新城全力抓实重点项目工作,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围绕绿色、智能、生命三大产业方向,强化产业链招商。长江新城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下一步,长江新城将以项目实施为契机,全力以赴打好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土地供应攻坚战和招商引资攻坚战,打造高端高新产业集聚高地,将区域打造成为武汉浴火重生的新引擎、高质量发展的新战场!”

开工项目部分亮点

智慧工地:工人提前“身临其境”

一期工程包含在内的长江新城综合管廊系统,通过运用“综合管廊智能巡检机器人”、全过程BIM模型,将管廊结构和各类管线排布立体动画显示,让工人能提前“身临其境”,施工时有形可看,可视化沟通,实现智能巡检、主动感知、碰撞检查,集约高效,大大降低项目施工难度。

新基建:出行方式像科幻大片

智慧交通环路示范工程将统筹智慧城市和物理城市同步建设,未来出行方式像科幻大片:陆上可坐无人驾驶汽车,水上可乘游艇、地下可走地铁。该工程通过引入物联网、5G、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实现智能调度,减少交通事故,提升运行效率,车会“看”红绿灯、到站自动停、乘客多时自动调度加派车辆……打造未来交通典范。

绿色引领:地下水厂,地上公园

长江新城谌家矶再生水厂是武汉市首座地下式结构水厂,采用全地下式,以水造景、以景映水。地下是工艺先进、排放标准领先的污水处理设施设备,地上是景色优美、人居和谐的城市休闲公园。突出绿色、循环理念,建成后,在解决谌家矶片区污水出路的同时,也为长江新城起步区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

江城如火如荼的“红五月”,

武汉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过388亿元

长江日报-长江网5月12日讯 火红的五月,武汉市复工复产如火如荼,经济发展生机盎然。5月12日,全市在长江新城起步区基础设施一期工程项目现场举行集中开工活动。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5月份全市集中开工的有26个项目,总投资388.4亿元。

据悉,本次集中开工亿元以上项目中现代制造业项目4个,总投资17.5亿元;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10个,总投资219.6亿元;基础设施重大项目9个,总投资140.4亿元;社会事业及其他项目3个,总投资10.9亿元。从投资规模看,50亿元及以上项目3个,总投资166.6亿元;10-50亿元项目10个,总投资185.6亿元;10亿元以下项目13个,总投资36.2亿元。

这些重大项目总体呈现了投资强度大、引领性强、功能性好的特点,将会在打赢疫后重振经济发展战中发挥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有力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

“从本月集中开工的项目看,充分反映了武汉市经济基础好、韧性强、潜力足的发展优势,证明了全市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没有改变。”这位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正在加速集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正在加速复苏。下一步,武汉市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面落实助企纾困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动武汉重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奋力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记者高萌 马振华 通讯员黄开祥 赵睿 周钢 洪文胜 吴宝申)

 【编辑:付豪】

(作者:高萌 马振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