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矛盾不出社区 ,“铃铛姐”亢铃31年乐当“解铃人”

长江日报-长江网5月21日讯(记者耿珊珊 通讯员王继明)青山绿水红钢城,武汉市青山区曾以“钢城”闻名全国。生在青山,长在青山,工作在青山。她是“钢城”青山的女儿,骨子里有一种“千锤百炼不怕难”的韧劲,31年的调解生涯,凭着这股韧劲,用心用情用法,将数以万计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她就是青山区司法局钢花村司法所所长亢铃。

钢花村街司法所外景   记者耿珊珊 摄

钢花村街地处青山区繁华地段,有许多建于1985年的职工住宅小区,人多,家长里短的事就多。亢铃给自己起了个微信名“铃儿响叮当”,百姓都叫她“铃铛姐”。31年来,她乐当“解铃人”,尽心尽力化解矛盾纠纷,把安宁祥和带到千家万户。

因长期扎根基层,为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矛盾纠纷,亢铃获奖无数:“全国调解为民好榜样”、全国模范司法所长、湖北省先进工作者、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武汉市“十大基层法治人物”等等。

尽管诸多荣誉加身,她却说:“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百姓的夸奖。”

“鸡毛蒜皮调解不了,就会出大事”

2019年,街道所辖一小区因电路老化需重新铺线,部分线路正好要从王大爷家的门梁上穿过。生性倔强的王大爷一听说这事儿,火急火燎地不让施工。

他见人就嚷嚷:家门打洞这会破坏运势,很不吉利。一天,王大爷又去跟物业交涉,越说越激动,差点昏倒在地。物业公司赶紧联系司法所,亢铃闻讯赶来,安抚道:“大爷,别生气,这事我先去了解了解。”

得知确实无法更改施工方案后,第二天一大早,亢铃买了牛奶和水果,专程来到王大爷家中。听着王大爷的抱怨和不满,她一个劲点头。等王大爷想歇歇时,她抓住时机:“大爷,这线铺好了,热天空调就好用了,不担心跳闸了。”王大爷一听, 不做声了,亢铃趁机话锋一转,跟王大爷拉起家常,聊着聊着就谈到了一起。最终,王大爷点了头,同意施工。

化解矛盾纠纷,不分大小事。这是亢铃坚持了30多年的原则。老百姓过日子,本就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小矛盾不调好,你今天把他糊弄走了,明天还要出大事。”

1989年,18岁的亢铃进入青山区司法局工作。从那时起,她就每天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跟群众咵天说事。来到钢花村司法所后,钢花村街的12个社区,2.2平方公里,她用双脚丈量过成千上万次。

哪些爹爹婆婆有什么喜好,她都心里有数。每次接待心急如焚的居民,她总是微微一笑,轻声说一句:“先莫慌,肯定能找到解决办法。”

从民间借贷纠纷到物业纠纷,从人身损害纠纷到婚姻家庭纠纷,31年来,调解的矛盾纠纷数以万计,亢玲总能找到圆满解决的方案。亢玲说:“大家都是熟人了,于法于情,总能找到话头。”

居民重新种上了花草,亢铃到实地查看  记者耿珊珊 摄

调解不能硬碰硬,对症下药解难题

2017年,全市开展“海绵工程”,钢花村街有数十万平方米的地砖需要更换。调解员程菲菲回忆,不少居民在家门口的空地里种满了花草。听说要把这些花花花草都搬走,居民一百个不乐意。在种花居民中,郑师傅技艺精湛,养花面积上百平方米,在居民中威望甚高。连着一个星期,亢铃每天来郑师傅家中,拜师学艺,学习如何养花种草。

亢铃真心爱护花草,郑师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见郑师傅有所松动,亢玲不失时机劝说:“牺牲了个人的小花园,等社区建好了,大家就有后花园了。”

不久,在郑师傅的带动下,居民们主动移除花草,辖区海绵工程如期完工。

“调解遇到难题,不能硬碰硬。”亢铃坦言,关键要捉住病根,对症下药。

亢铃正在起草调解书  记者耿珊珊 摄

几年前,辖区发生一起火灾,年迈的洪爹爹不幸身亡,洪家人沉浸在悲痛中,受火灾牵连的几户邻居损失惨重,心急如焚。邻居王阿姨哭诉:女儿的嫁妆都被烧了,损失太大。“不过洪爹爹走了,叫我怎么开口要赔偿呀?”

一方是依法诉求要赔偿,一方是家中剧变万念俱灰。如何解开这个死结?

亢铃思前想后,定下调解基调——一个“情”字。她跟王阿姨拉家常:你家和洪家是多年的老邻居,这么好的关系,现在洪爹爹走了,如果你主动帮忙处理后事,对后期事情处理会有帮助。

第二天,王阿姨感念邻里之情,为洪爹爹送来一个花圈。洪家子女看见家里所有东西都被付之一炬的王家这么通情达理,非常感动。

亢铃又将这个情况向街道、社区反映,取得支持,为洪家申请补助,为受损户修缮房屋。多方合力,这起纠纷很快妥善化解。

案件类型不同,调解方法要因地制宜。亢铃总结了自己的小秘密:调邻里纠纷讲一个“情”字,远亲不如近邻;调婆媳纠纷讲一个“劝”字,劝上人慈眉善目,劝下人孝老敬亲;调人身损害赔偿讲一个“法”字,“法”字当前不会“翻烧饼” ;调物业纠纷讲一个“换”字,只要双方能换位思考,矛盾就好解决。

说到底,想调解好,就要用心用情用法,再难的事,再复杂的案子也会有个解决办法。

借党建平台调解搭上互联网快车

街道10万居民,司法所工作人员只有5名。如何破解事多人少的困局?

亢铃和同事们一起“烧脑”:全区党建服务工作平台上有居民,有网格员,有社区,有一整套社区治理流程。何不将调解工作“嫁接”过去?

钢花村司法所利用党建服务平台“社区微邻里”,成立街道(司法所)、社区、门栋同频共振的“三级微调解”模式:12个社区配齐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民调员深入门栋,街道首席调解员支援社区解决疑难杂症。

赶上了互联网时代,就要跟上脚步。在她的操盘下,钢花村街“移动司法所”很快上线,居民足不出户就可反映诉求,并享受全国8000多名律师全天候法律咨询服务。

2018年上半年,钢花村街120社区小广场旁的松树油脂滴落到广场上的塑胶道上,影响了居民们的日常活动,广场附近的居民发出怨声。

居民在钢花村司法所的“武汉市人民调解系统”反映此事后,街道和司法所立即联系园林部门对松树进行了修建、维护,不到一周,困扰居民的油脂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多“烧脑”,才能少“挠头”。亢铃说,体系搭建好了,人员配置齐了,才能确保小矛盾不出门栋,小纠纷不出社区、大纠纷不出街道。

【编辑:张玲】

(作者:耿珊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