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长江日报记者60天坚守见证征服珠峰

长江日报2012年5月20日报道

长江日报记者邹谨

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即将冲顶。登顶珠峰是一种怎样的情况?我们带你回看,2012年中国地大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的情况。

地大登山队从2012年3月19日自武汉出发,到2012年5月19日成功登顶珠峰,整整两个月的时间,长江日报记者邹谨始终形影相随,每天以他鲜活、生动的报道,向读者传递登山队的快乐与骄傲、艰辛与孤独。用登山队总指挥董范的话说:“他是我们队伍中,公认的职业精神的楷模。”

从刚刚抵达拉萨遭遇高原反应,到之后体重下降10多斤满脸黝黑成为“半个西藏人”,邹谨经受的考验很难用言语形容。与其他队员长期进行户外锻炼不同,40岁的他是个地道的“文弱书生”,为了尽快适应残酷的生存环境,他从进队的第一天起就坚持参与全队的训练。从拉萨登山学校的跑圈,到进入珠峰脚下的徒步登山,他以最大的努力紧跟全队的步伐。“因为他的存在,我们所有登山队员不敢有丝毫松懈,因为谁也不能落在一个外行人的身后啊。”登山队副队长牛小洪笑言。

练好身体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报道任务。登顶珠峰在外界看似充满传奇,但之前的准备工作却只能用枯燥、机械来形容。如何找准报道角度,将单调的训练以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于报端,是邹谨每天都要苦心思考的事情。两个月来,他一面讲着故事——《变形的“牦牛”》,一面解疑答惑——《登顶六问》,逐渐将一支登山队伍完整、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最为难得的是,为了更好地体验到登山过程中的细节,他一再申请,终于获得了与队伍一起攀爬5800米中间营地的机会。往返10余个小时,克服一个个乱石沟、碎石坡的考验,目睹队友滑倒遭遇险情,“最后关头几近绝望……”

在大本营期间,邹谨还随地大登山队的科考队登上海拔6000米的珠峰测量站,此次经历由于缺乏经验,下山途中数次历险,身处绝境。或许是神灵庇佑,最终化险为夷。

从18日早晨登山队预备向珠峰之巅发起最后冲击起,至20日凌晨发回最后一篇报道,40来个小时,邹谨几乎一眼未合连轴工作,才有了长江日报今天浓墨重彩的珠峰登顶报道。(记者傅岳强)

【编辑:刘益谦】

(作者:傅岳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