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专栏·花草蒙拾】消暑解渴大麦茶

文/蓝紫青灰

植物爱好者,已出版十多部长篇小说和散文集。

对城市人来说,大麦不常见,尤其南方人,日常以稻米为主食,偶尔吃点面条,大麦对他们而言算是陌生的谷物。但细细考究起来,大麦在生活中并不是从来没见过,它化身为茶,出现在夏季的饮料中,以致忽略了它是谷物的一种。

过去工厂中,六月里气温超过30℃,车间会提供清凉饮品让工人补充水分以消暑,大麦茶、决明子是必备的,高温工种另外每天供应一瓶盐汽水。盐汽水由工厂自制,大麦茶和决明子则是去药房购买。大麦茶极其简单,大麦粒炒至焦黄,加滚水一冲就是茶。这种茶有焦香味,放凉之后喝,尤其清爽宜人。

除了工厂提供大麦茶饮,家里也会泡上一大壶。夏季天热,人易倦,肠胃弱,多半没胃口,吃不下饭时用大麦茶泡饭,加点酱瓜腐乳,就可以打发一顿。

那个年代没有可乐,冰激凌有,但是高档食物,一般人家和小孩子等闲不会去买,橙味汽水太甜不解渴,盐汽水天天喝喝败了胃口,夏天在街头走热了,口渴难耐之际会去买一杯大麦茶。

卖大麦茶的多是老太太,用一块木板支个小摊,放上几只高身的玻璃杯,倒上九分满的大麦茶,用一片划成正方形的玻璃作盖,捡个树阴下,就可以营业了。虽然父母告诫路边的大麦茶不要喝,那杯子不知多少人用过,老太太们只在一桶清水里涮一下就算洗过,太不卫生。但真正热得喉咙冒烟嗓子眼粘住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去买一杯,卫生不卫生且不管了。

大麦茶价极廉,一杯大麦茶只要1分钱,小孩子也能消费得起。现在听上去1分钱可以干什么啊,也太便宜了,但一把焦大麦就可以冲一大壶茶,再倒进杯子里,十杯二十杯总是有的。当时棒冰是4分一根,雪糕要8分一根,还是喝大麦茶实惠。

以前家庭喝大麦茶是自己家里炒大麦,现在炒大麦在药房也有售,一两1.2元,当时就更便宜了,夏天开始时去买上一斤两斤,可以喝一个夏天。据我母亲说,有一回快到春节了,一天晚上家里忽然来了亲戚,正好茶叶用完,那时的商店下午五点就关门,一时没地方去买,让客人喝白开水总不像话,想起夏天时的炒大麦还剩了一点,找出来泡了一壶热茶,不至于待客太难看。

大麦茶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久泡久放,夏天不易坏。凡泡茶,久泡茶叶烂肿,茶汤变味,茶色变浊,大麦茶放一天都没问题,从早到晚茶汤清亮,色度透明,不会让人看了生疑心。大麦在炒制之后,淀粉和蛋白质被炭化,形成活性炭之类的物质,有吸附功能,茶水清凉,饮之可口,便是为此。

夏天喝的祛暑茶,和日常喝的茶不同,春天喝明前龙井的,夏天时也喝,但祛暑热一定不会选龙井。夏天喝大麦茶祛暑在几十年以前也许是上海一地的风俗,四川夏天喝的老荫茶,是用樟科的毛豹皮樟的嫩叶制成,还有苦丁茶,是用的大叶冬青的树叶;湖北一些地方喝海棠叶茶,是用湖北海棠的叶子晒干,便是茶;北京大碗茶用的是茉莉花茶。大麦茶近年来有吹捧之嫌,据说有减脂功效,来自韩国云云。

而上海喝大麦茶,历史可追溯到元朝。元末明初的诗人王逢是江苏江阴人,为避战乱,先是迁至无锡梁鸿山,后来在松江府青浦县青龙镇筑悟溪精舍,至正年间移居华亭乌泥泾镇宾贤里。他在《浦东女》诗里描写上海浦东的乡村风情:“鹁鸠呼雨楝花紫,大麦饮香胜小米。一方青布齐裹头,赤脚踏车争卷水。”浦东妇女头裹青布赤脚踩水车汲水灌溉水田,渴了喝的是大麦茶,大麦饮香胜小米,那是当然的。

内地种大麦,最大宗的去处是酿啤酒。在欧洲,大麦也是酿啤酒和威士忌的主要原料。即使在小麦的原生地和最早的驯化区的西亚,大麦也是他们重要的作物。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幼发拉底河东岸的古城乌鲁克出土的一块泥板上,上面用图案记录了5000年前的一组信息:“29086单位大麦37个月库辛”。这句话的意思可能是:“在37个月间,总共收到29086单位的大麦。由库辛签核。”

【编辑:秦孟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