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禁恶搞经典文艺作品:经典不是你想改,说改就能改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部门下发了一则通知,要求所有节目网站不得制作、传播恶搞经典文艺作品的节目,同时,也对重新剪辑、配音文艺作品的行为下发了禁令。

文艺恶搞的风气弥漫已久,面对哗众取宠的喧嚣,大众也甚感无奈。前段时间,红色经典《黄河大合唱》被丑化传播。对血色记忆的嘲弄,在引起义愤的同时,也深深地刺痛了民族情感。一石激起千层浪,恶搞事件之后,从公众舆论到全国两会,从普通民众到人大代表,都逐渐将目光集中到了文艺恶搞之风上。在沸腾的舆论声中,广电部门的恶搞禁令顺势而出,也算是对公众焦点的回应。

面对制作新规,大众的态度也是冰火两重天:有人为广电的“亮剑”摇旗呐喊,也有人为文艺市场的前途感到担忧。应该说,广电部门的通知,确实是结合了时下需求的产物,具有较大的积极作用。经典文艺作品的意义早已超出了作品本身的艺术范畴,它们不仅承载着民族的精神,也担当着文化的旗帜。

时下有一些视频网站,将重新塑造人物形象,重新制作节目作品作为自身的招牌,也吸引了不少用户。因此,在广电的禁令发出后,不可避免受到了一部分人的质疑。随着时代的扭转,承平日久的我们已经无法切身感受那条用鲜血闯出的道路,无法直接体会那段舍身取义的岁月。渐渐的,我们淡忘了英雄,漠视了历史,疏远了崇高,放下了敬畏。但是,文艺的美好就在于,它能够打破的心灵的隔阂,构架彼此的沟通;穿过时间的屏障,牵出灵魂的碰撞。这些经典的文艺作品,大多都承载着时代的敬意,是帮助我们回望历史的“时光机”,这也是我们坚决拒绝恶搞的原因。

有不少的声音认为,历史会涤荡去文化的渣滓,真正的经典会胜利在时间的彼岸,所以,强行的整改可谓多此一举。但是,回归当下,谁又愿意忍耐生活沉浸在无意义的笑声里,谁又愿意看到文化淹没在无底线的娱乐里,谁又愿意接受精神陷落在无节操的恶搞里,谁又愿意容许社会泥淖在无原则的喧闹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面对时下的一些负面情况,及时地推出一些规定进行引导,还是很有必要的。

而且,新规之中还突出了对原创产品的保护,这可以使得知识创造者更省心、更宽心、更安心、更定心。更加成熟的知识产权的环境,才能保障创意的花蕊结出文化的果实。当原创者免去了被篡改抄袭的担忧,才会用更宏大的热情,更专注的态度去创造更耀眼的文化,为我国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添砖加瓦。

新规虽好,但在落地的过程中,也需要考量一些具体因素。这就要求政策的执行者在实施过程中,明确规划经典的范畴,清晰量定恶搞的尺度,切不可全凭主观定位,将禁令异化成一顶什么都能装的“大帽子”,给大众留下“随意性”的印象。如何推进政策“软着陆”,也是对政策执行者的一次考验。

长江日报评论员李尔静

【编辑:祝洁】


(作者:李尔静)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