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工厂”到“无人工厂”,武汉百年纺企建成国内领先智能纺纱车间

长江日报-长江网6月21日讯(记者康鹏 通讯员武经宣)“今年1月,我们的纱线订单就已经排到了6月。产品一出来就被抢购一空,现在的库存量不到10天。”6月19日,“全市工业智能化改造现场推广会”在裕大华纺织服装集团举行,公司总经理卫江介绍,在建成智能纺纱车间后,这家传统纺织企业产品质量大幅提升,产品供不应求,已成为国内一线纱线供应商。

裕大华纺纱生产线。 记者康鹏 摄

夜班无人值守成“黑灯工厂”

走进裕大华纺纱车间,长江日报记者看到,长长的车间里,一排排纺纱机器轰鸣,上万纱锭高速旋转,输送、换卷、接头、检测……各道工序都在有条不紊地自动进行。

奇怪的是,偌大的车间里,却看不到几个工人,完全不是传统印象中的“万人工厂”。

车间背后的一间会议室里,有一个大屏幕,车间里订单有多少、纺了多少纱、用了多少电等等信息,上面显示得一清二楚。

车间里还安装了大量传感器、工业机器人、AGV搬运小车等,创建了纺纱生产的独有新模式,大部分工序不需要人工参与,夜班可实现无人值守,成为“黑灯工厂”。

据悉,2018年,裕大华投资3.3亿元进行智能化改造,建设“十万锭全流程智能纺纱项目”,引入了国内自主研发的智能纺纱、智能物流、智能仓储等系统,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

“以往,纺织是个劳动密集型行业,比如不同工序之间运输纱线,工人们手拉肩扛,劳动强度很大。现在全部用运输机器人,根本不需要人工操作。”卫江介绍。

智能化改造后,1万锭纱生产线用工量从过去的53人减少到15人以内,降低了71.7%,运营成本降低了14.85%。

裕大华纺纱生产线。 记者康鹏 摄

5000吨纱没有一起退货

裕大华是一家百年纺织企业,其前身是创立于1919年的武昌裕华纱厂,是武汉最老的纺织厂。100年来,它见证了我国民族纺织工业的诞生成长,是中国近现代民族纺织工业的“活标本”。

解放后,裕华纱厂改组为武汉国棉四厂,与武昌内环沿江排开的其他“国棉系”企业一起,成为中国纺织工业的荣耀。

随着武汉国企改制重组,武汉纺织产业陷入困境:国棉二厂被并入江南集团,三厂和六厂被一棉收购,外迁远城区。2015年,江南集团、一棉、冰川再度整合,成为现在的裕大华集团,是目前武汉唯一的国有纺织企业。

裕大华公司的车间里,一排排机器,却看不到几个人。记者康鹏 摄

在武汉国有纺织业可能全军覆没的形势下,裕大华在绝境中突围,从巨额亏损转为盈利。2018年,企业销售收入25亿元,利润4000万元。

据介绍,纺织行业流程长、生产柔性化,要实现智能制造,难度非常大。此次智能化改造,是裕大华历史上最大一笔一次性设备投资。

随着新生产线的投入,裕大华已实现全工序、各部位物料的全方位智能分拣和收付,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实现了产品质量可追溯。

过去,产品标签靠人工写在纸上,很容易丢失。出现质量问题难以追溯。而现在,车间很多设备上安装了芯片,通过智能质量追溯系统,很容易找到问题根源。

“车间改造后,我们一共生产了5000吨纱,没有出现一起退货、索赔的情况,以前,每年都会出现几十起。”卫江介绍。

顺境扩产能,逆境抓技改。目前,裕大华已逐步形成原料贸易—纺纱—织造—印染—服装、从纤维到时尚的完整产业链布局,正发力成为国内一流纺织服务商。

【编辑:张玲 张靖】

(作者:康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