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空组网!全球卫星导航将迎来中国北斗时代

长江日报-长江网6月23日讯(记者杨佳峰 李佳)6月23日9时43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即北斗三号系统的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升空,全球卫星导航服务将迎来中国北斗时代。



“26年来,我们走过一段不平凡的路。”在武汉的大地测量与卫星导航专家、今年77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说,他刚看了此次卫星发射直播,很激动也很自豪。在较短时间内,北斗从跟跑到并跑,再到实现超越部分领跑,体现了中国科技工作者克难攻坚、追求卓越的精神。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与其他全球导航系统一次性到位有所不同,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采用“三步走”战略,从北斗一号到北斗三号,用20多年走完他国40多年的发展之路,再次创下“中国速度”。作为继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后的“破局者”,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后来居上,集通讯、导航、遥感于一体,不仅功能最多,信号频点也最多。

1994年,北斗一号正式立项,中国踏上追“星”征途。从北斗一号的一块太阳帆板开始做起,在国外对关键技术封锁下,我国逐步自主解决了卫星的“眼睛”、“腿脚”和“肩关节”等问题。

从整个导航卫星的“心脏”——铷原子钟再出发,国产星载铷钟从无到有,在北斗二号期间,在包括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等专家攻关下,导航卫星全部装上国产化铷钟,拥有了名副其实的“中国心”。

到北斗三号时,所有部件和核心器件,都已达到国产化。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已经拿下了3个世界第一——卫星数量第一、专利申请第一、组网速度第一,进入国际卫星导航领域第一梯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曾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要自主可控,就必须实现百分之百国产化。

1995年,52岁的刘经南便带领团队参与了北斗卫星系统的相关工作,从北斗一号干到北斗三号,提出了分布式广域差分系统技术,建立了中国自主的广域高精度卫星导航技术,通过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实现了厘米级定位精度。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也曾被用于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

刘经南表示,现在很多国内外手机已能接收北斗导航信号,在一两年内,大家就可以在手机上使用高精度的北斗导航信号了,世界各地用户均可享受到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的各种高精度时空位置服务。

【编辑:戴容】

(作者:杨佳峰 李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