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汛同期,武汉应对强降雨做了这些事

长江日报-长江网6月25日讯(记者黄师师 通讯员廖宇智)梅雨期仍在继续。面对“雨汛同期”,武汉做了哪些准备,之前几次降雨又是怎么成功应对的?25日,武汉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向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揭开城市汛期排涝的秘密。

加大泵站建设,中心城区55座泵站总体排涝能力达1960立方米/秒

打开武汉市中心城区排水泵站点位示意图可以清晰看到,全市中心城区现有55座泵站。目前这55座泵站已全部完成维护检修,投入雨季运行。

仔细观察会发现,这55座泵站全部沿江兴建,为的就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雨水抽排出江。综合评估武汉市中心城区排水防涝能力,基本能够抵御24小时降雨量150毫米的暴雨,即中心城区不出现大面积、长时间渍水。

“武汉地势低洼,汛期来临时外江水位较高,城区降雨必须通过泵站抽排入江。”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称,全市中心城区的总体排涝能力为1960立方米/秒,意味着这55座泵站共同发力,一秒钟可抽排1960余立方米的雨水出江,相当于4/5个标准游泳池的水量。

畅通排水骨干通道,雨水去泵站“不堵车”

天降大雨,光凭泵站,没有畅通的排水通道,渍水依然会发生。为了减少因管网“肠梗阻”导致的渍水现象,一批排水明渠的拓宽改造工程相继落地。

目前,伴随南湖连通渠、东湖港、巡司河、机场河等渠道拓宽工程的陆续完工,武汉市中心城区大部分排水骨干通道搭建工作已基本完成。

上一轮降雨中,过去易发生渍水的南湖片区未再出现明显渍水。这与南湖连通渠的建设、巡司河的扩宽密不可分。负责人称,打通“堵点”畅通排水通道,加大南湖下泄流量,是解决南湖片区水困的有效手段。

另一方面,日常疏捞维护清理各类“路障”不能间断。截至目前,全市共疏捞维护排水干管干渠4300余公里,维护各类排水井30万余座。

制定“一点一策”,对每个易渍水点提前布防

12日晚,在武汉入梅后的首场强降雨中,包括竹叶山立交涵洞在内的我市59处易渍水点防控得当,未出现明显渍水。

2016年开始,武汉每年分析易渍水点、发布渍水风险图,并不断完善“一点一策”渍水点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出现,给易渍水点快速排涝指明方向。

分析不同点位的不同渍水原因,“一点一策”应急预案分别从谋远和应急的角度给出了工程措施和应急措施。比如针对容易发生渍水的光谷大道金融港,预案提到的工程措施为必须拆除红旗渠部分渠堤,扩大入湖泄洪通道,保证金融港应急排涝泵站的稳定运行。在应急方面,区水务部门应第一时间安排人员在揭井盖边值守,放警示架,确保交通、行人安全直至降雨结束。

【编辑:张靖】

(作者:黄师师)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