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抗洪”生死牌英雄气概代代传承

201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上,武汉龙王庙抗洪“生死牌”格外醒目。记者柯立 摄

长江日报-长江网讯 “誓与大堤共存亡,立生死牌就是立军令状,随时作牺牲的准备!”提起龙王庙闸口的生死牌,今年59岁的江汉区水政监察大队书记李萍回忆说,1998年他在江汉区防汛指挥部工程组,当时多个闸口立有生死牌,但龙王庙的生死牌意义重大。龙王庙闸口位于长江、汉江交汇处,是汉口江堤最险段,其安危与当时700万武汉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直接关联,16名共产党员在此立下生死牌,在生死牌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16名党员中,黄义成、唐仁清、李建强是他的同事。黄义成当时是区防汛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龙王庙闸口的总负责人,他第一个在生死牌上签了名。时任江汉区公安分局刑警大队教导员的喻传喜带来10名党员警察也在生死牌上签名。还有几名签名队员,是江汉区各机关抽调来的党员。

今年7月10日,持续的大暴雨让江水突破警戒水位后仍继续上涨,龙王庙闸口值守责任人、江汉区河道堤防管理所的杭建权拿出复制的1998年生死牌说,98抗洪生死牌传递出的英雄气概代代传承,一直激励着他们,他们密切关注着水情,随时准备再次在生死牌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记者万建辉)

■ 江汉区公安分局民警 骆威 上堤时37岁

1998年,签名那一天

齐心协力,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骆威:英雄的城市和人民,是对武汉人民团结精神的肯定,是家国情怀的最好体现,大家齐心协力,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记者喻志勇 摄

“当洪水威胁到城市安全时,人民警察冲上前线,是再应该不过的事情。”今年59岁的骆威虽已头发花白,但身材高大、精神抖擞。提起当年在生死牌上签名时的心情,骆威感觉是理所应当的一件事,心中很坦然。

守堤的2个多月里,骆威的妻子谭树春多次带着家里老人和年仅10岁的儿子来堤旁看望他,“多亏有家人的支持,才能让我心无旁骛守堤。”骆威说。

骆威记得,当时有许多市民自发来堤上捐款捐物,那种全社会万众一心的抗洪氛围,让他十分感动,“我们的队伍不孤单,因为身后有无数人在关注和支持着我们”。

抗洪结束回到家后,骆威又投入到工作岗位中,至于在生死牌上签名的事情,他没有跟任何一位家人提起。直到2003年,骆威的儿子去北京旅游时,才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意外发现了这块签有父亲姓名的生死牌。

■ 江汉区公安分局民警 徐兵 上堤时26岁

1998年,签名那一天

武汉每挺过一关,都对它更加热爱

徐兵:武汉是座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武汉每挺过一关,我都对这座城市更加热爱,我相信英雄的武汉人民一定可以护卫好这座英雄的城市。  记者喻志勇 摄

“那年抗洪,龙王庙闸口还没有成型的护栏,我们搭起脚手架和渔网,做成临时护栏。”12日上午,48岁的徐兵站在汉口龙王庙观景台感慨,22年前的景象历历在目。

1998年,徐兵26岁,作为江汉区公安分局青年突击队队员,他主动请缨,加入抗洪抢险的队伍中,担任值守龙王庙的重任。

回忆起当年签下生死牌的一幕,徐兵遗憾地表示:1998年8月7日清晨,他结束了一夜的值守,回到队里休息,因此请同事代他签下名字,这也成了心中的遗憾。

“我们一共16个人,24小时不间断巡查值守,一旦发现渗水或管涌迹象,马上向指挥部上报。”徐兵回忆,当时水位不断上涨,除了每天搬运沙袋加高加固堤坝,还要不间断巡查,生怕哪里出现渗水,丝毫不敢大意马虎,整整奋战了两个多月。

结束抗洪救灾任务后,徐兵回到自己的岗位,作为一名常年奋战在一线的刑侦民警,徐兵和许多战友一样早把生死置之度外。

2000年春节前夕,徐兵在抓捕一名犯罪嫌疑人时,与对方对峙30多分钟,“我一路追踪他到一条小巷中,他长得很壮,扭打中掏出一把匕首,气急败坏地挥刀对向我。我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不能让他逃跑,死死抓住对方手腕,拼了命磕掉他手中的刀。”回忆起那天的情形,徐兵记忆犹新。

■ 退休民警 喻传喜 上堤时51岁

1998年,签名那一天

哪里有险难,警察一定要先上

喻传喜:保卫大武汉,与洪水作斗争,体现了我们武汉人民的英雄气概。无论是作为防汛人员,还是作为人民警察,关键时刻要有舍生取义的精神,要对得起我们这座英雄的城市。 记者喻志勇 摄

1998年抗洪,喻传喜时任江汉区公安分局刑警大队教导员,10名党员警察是他带队上堤的,地点正是最凶险的龙王庙闸口。

“哪里有险难,警察一定要先上。”已退休多年的喻传喜语气坚定。他1964年进公安学校,那时周总理的一句话让他牢记终生:“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

1998年的情形是,头上一条河,身后是一城人民的安危。国家领导和省市领导多次亲往视察,“不用人提醒,这是何等责任。立生死牌,‘誓与大堤共存亡’,‘堤在人在’,这些其实大家也都自觉在心里对自己发誓。在生死牌上签名那一瞬间,意味着身上责任重于泰山”。

喻传喜说,当时他挑了10名党员,素质过硬。大家平时办案,都把生死置之度外,面对滔滔洪水,身系700万人民的生命安全,不计个人安危更是理所当然。立生死牌,大家二话不说都签了名。守堤两个月,白天烤,晚上蒸,湿热、闷热不已,大家埋头值守。

退休之前,喻传喜作为公安系统的资深专家,到几个区的公安分局和几所公安学校讲课。对年轻人,他不但讲公安业务也讲98抗洪精神,他认为这是一件光荣且难忘的事情。

■ 退休民警 马晓君 上堤时40岁

1998年,签名那一天

发现险情,一定第一个跳下去

马晓君:再次登上龙王庙闸口,22年前战洪峰的情形历历在目,仿佛就是昨天。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哺育了英雄的人民,今年的洪水,我们一定能战胜。 记者喻志勇 摄

1998年抗洪,来自江汉区公安分局预审队的马晓君40岁。上堤前,分局领导跟他们谈话,讲了防汛形势严峻,上堤责任重大,让他们党员要冲锋在前,要有牺牲精神。

当时沿江大道上看得到翻起的水泡,如果这些水泡连成线,就有溃堤的危险。为防止溃堤,国家租用了国外的GPS设备,精确监控龙王庙江堤位移情况。海军工程大学学员下潜到龙王庙险段水下,摸排江堤石墙有无异常情况。他和同事日夜巡堤,将记录定时上报,拉警戒线,阻止路人上堤,避免大堤遭人为破坏。

当时几次暴雨后,武汉晴天多,但水位高涨不下,持续两个多月。大家白天头顶烈日,晚上温度不降,如同蒸桑拿,伴着蚊虫叮咬,准时打手电筒巡堤。

马晓君说,当年孩子上初中,妻子在公安系统,理解他的工作。他的想法很简单,守卫龙王庙工作神圣,责任重大。作为7年党龄的党员,他不上谁上,发现险情一定第一个跳下去。

“誓与大堤共存亡”的98抗洪精神一直激励着马晓君,后来他调到分局治安大队,面对许多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他都沉着攻坚,坚决完成了任务。如今退休了,马晓君还经常到龙王庙公园走走看看,每每看到以当年他在内的16名党员立“生死牌”为题材创作的浮雕,他都激动不已。

■ 江汉区公安分局民警 陈晓健 上堤时37岁

1998年,签名那一天

再难的事,武汉人都会扛过去

陈晓健:再难的事,武汉人都会扛过去,保护大家平安,就是我们职责所在。 记者喻志勇 摄

几天前,陈晓健特意带着家人去了一趟龙王庙,看看自己在1998年签下生死牌、日夜值守的地方。龙王庙早已旧貌换新颜,可他始终牵挂着这里,常常回来看一看。

时隔22年,陈晓健仍悉心保存着当时拍摄的一系列照片,在刑警大队从事技术工作,他习惯用镜头记录这些瞬间。“当时我们上堤的时候,水位还没有那么高。眼看着江水一点点涨上来,我们值守的闸口上,沙袋也越垒越高。”不管白天还是晚上,守堤人眼睛都不能眨一下。

陈晓健还记得,曾有一次在马路上出现了管涌,值守人员前赴后继,费尽心力才抢险完成。“我们既然在这守堤,那就不管危不危险,都要把堤守好。就算怕,也要冲上去。”

几十年刑警生涯。在人们熟知或未知的大案要案里,陈晓健总是在离现场最近的地方。“我们这一行,做的就是打击犯罪,冲在前面。”还有一年,他就要退休了,但始终奋战在一线。

■ 江汉区公安分局民警 黄志钢 上堤时27岁

1998年,签名那一天

脚下就是大武汉,不容有失

黄志钢:从一次次抗洪,到今年抗击疫情,英雄的武汉人民从来都是众志成城,最终战胜困难。 记者喻志勇 摄

黄志钢的手机里存着一张照片:他和同事捧着生死牌,站在龙王庙闸口上。1998年,27岁的黄志钢第一次上堤防汛,眼前是大洪水,身后是大武汉,“什么都不能考虑,就是四个字,不容有失”。

黄志钢还记得,汛情严重时,“城市里有的地方根本出不了门,拿根杆子就能钓鱼”。他看着天气预报,从北数到南,一条条江河似乎都悬在了天上。当他站上龙王庙闸口,大堤外是猛兽出笼一般的江水,大堤内就是大武汉。

尽管守堤条件艰苦,天晴时像烤箱,下雨时像蒸锅,蚊子一抓一大把,但没人想过退缩。黄志钢已记不清值守了多长时间,“每天就是两点一线,上堤值守,回家休息,上了堤就瞪大了眼睛找险情,早发现、早处置、早汇报”。

当了近30年刑警,旁人眼中的危险,黄志钢总觉得是平常。几年前抓捕一名犯罪分子,40来岁的黄志钢追出几公里远,把20多岁的犯罪分子扑倒在地,一番扭打后制服了对方。他说:“哪有那多时间考虑,就是不能让他跑了,追!”

■ 江汉区公安分局民警 黄启雁 上堤时35岁

1998年,签名那一天

武汉有股韧劲,这是骨子里的精神


黄启雁:武汉就是有股韧劲,“英雄”的赞誉不是空话,是在困难来临时,武汉人民所展现出的骨子里的精神。 记者乔驰 摄

“当时我在江汉区公安分局刑警大队工作,接到命令后,毫不犹豫就上了龙王庙江堤。”黄启雁回忆,在由土堆筑起的江堤上驻守时,江水已经高过另一侧的路面一米多,光是视觉上就已经让人心惊胆战。

堤上风吹日晒、条件艰苦,早上新换的警服,到了下午能搓出盐来。黄启雁还记得,在竖起那块生死牌、大家签名之前,每人想了一句口号,有“人在堤在,人亡堤亡”,有“水不退、人不退”,“我说的是‘誓与大堤共存亡’”。

“那么大的困难都过来了,还有什么不能挺过去。”1998年抗洪结束后,黄启雁先后在多个派出所工作过,便衣反扒、处理纠纷,甚至还徒手夺过刀,练就了只看眼神就能认出嫌疑人的本领,保卫了一方安全。

今年疫情期间,已经57岁的黄启雁仍冲在一线,转运病人、上门排查,遇到危险情况,他总是习惯站在前面。

(记者乔驰 谢冰林 万建辉 万旭明 通讯员江龚萱  统筹:李煦 摄影:喻志勇)

【编辑:丁翾】

(作者:乔驰 谢冰林 万建辉 万旭明 李煦 喻志勇 万建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