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堤奶奶”坚守大堤37年:“防汛人的精神一直没有改变”

长江日报-长江网7月13日讯 13日早上6点半,青山区八吉府街新集村副书记张海芳提前半个小时来到堤上的值守点,与上一班值守人员进行交接,同时为其他队员做好防疫消杀、巡堤装备等准备工作。张海芳说,防汛的一切操作流程和规范就像是长在了她心里一样。

今年66岁的张海芳身体硬朗。虽然戴着口罩、红帽子,但帽檐漏出的丝丝白发还是让她在大堤上很显眼,她总愿意带着年轻队员们一起巡堤,大家开玩笑叫她“巡堤奶奶”。

张海芳正在整理值班日志。记者覃柳玮 摄

新集村值守的武惠堤原高家祠小学段是武惠堤的险段之一,曾于1954年发生溃堤险情。张海芳巡堤时格外仔细,除了用竹竿扒开草堆,因为视力不好,有时她还要佝偻着腰凑近了去看。张海芳还不忘嘱咐其他队员,“大家注意观察压浸台,我们这一堤段压浸台范围大。”

6日,村里设立防汛值守点后,她是当天第一个值夜班的干部。张海芳说:“参加了这么多年防汛,早就习惯了。防汛无小事,我是党员,当然要第一个站出来。”

张海芳(右)要求巡堤队员出发前喷一点花露水防蚊虫。记者覃柳玮 摄

1983年,张海芳第一次参与防汛工作。那时人们的安全意识不高,张海芳回忆,堤上总是有村民观水,因为水位几乎与大堤平齐,还有人在堤上玩水。除了防堤、防人,还要防牛。村里的牛都是散养的,牛总是喜欢到江边喝水。但牛的体重太大,对简易的土堤造成很大的威胁。“那时候巡堤连休息的棚子都没有,每个人就是件雨衣,环境非常艰苦。但没人喊累,大家的想法都很简单,保护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让张海芳印象最深刻的,还是1998年抗洪。当时已是村副主任的她带领全村60名妇女组建了“女子突击队”,哪里出现险情,她们就去哪里。不怕被蚂蝗咬,赤脚在压浸台上割草。用扁担一趟趟挑运物资,40斤左右的沙袋,她们背着就上堤,运给在水里堵管涌的官兵。“那时候可以说是‘全民皆兵’,村里能上的都上了,压浸台上每五米就守一个人。”

张海芳至今仍清晰地记得,1998年抗洪,她在堤上坚守了整整三个月。“女子突击队”因表现突出,受到了省市的表彰。

如今,经过多年的加固,武惠堤的防洪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值守点的条件大为改善,防汛装备越来越先进。但张海芳依然坚持带队巡堤。张海芳说:“堤坝在变、科技在变,但防汛人的精神一直没有改变。防汛就跟上战场一样,不讲条件,得上。”(记者覃柳玮 通讯员毕可 曹金宁)

【编辑:邓腊秀】

(作者:覃柳玮)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