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将传经验、新人学本领,防汛专班新老搭配传承防汛精神


长江日报-长江网7月15日讯  面对脱坡险情,60岁的村支书一头扎入水中,成功固定坡面;防汛专班新老搭配,老将传经验,新人学以致用发现漏水险情;老党员主动上堤,与年轻党员协力成功处置管涌险情;69岁老支书践行“传帮带”,00后徒弟在防汛战场快速成长……

在武汉防汛一线,一批老村干部、防汛人从数十年巡堤查险经验中总结出不少“土法子”,在发现险情、处置险情、预防险情等方面各显神通。“老专家”倾囊相授,对防汛新人“传帮带”,让防汛精神、技能代代传承。

“土办法”起了大作用

村支书带领众人4小时消除脱坡险情

胡朝华回忆救险经过。图片来源:江夏区融媒体中心

12日8时,斧头湖风急浪高,江夏区安山街丰收堤内坡突发脱坡,由于不清楚内坡面水底脱坡情况,抢险人员并未贸然行动。

现场,60岁的涉湖村党支部书记胡朝华提出一个“土法子”:将沙包固定在木桩上,再用木桩固定彩条布,插入水底深处均匀地覆盖在脱坡处,防止水浪直接冲刷堤身。

为验证自己的设想,胡朝华来不及脱衣服便扎入水中摸排情况。30秒、40秒、50秒……大家在岸边焦急万分。1分钟过后,胡朝华终于探出水面,他用手抹了抹脸上的水,信心满满地说:“内坡面的预制板已经被水浪打掉了,脱坡面宽大致有9米,深3到4米,这法子没问题!”

支部委员董平平扛上重达80斤的砂石包和木桩,与胡朝华一起,慢慢潜入湖底,按照“土法子”操作。随后,更多的人跳入湖中“补坡”,众人一起搬运砂石、彩布、木桩,经过4小时奋战,脱坡的坡面终于被固定。

“老将”坐镇“传帮带”

“新兵”探到漏水点挑起大梁

王舵(右一)向年轻人传授经验。蔡甸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蔡甸区玉贤街蝙蝠村承担着汉江干堤220米防段的防汛任务,汉江堤达到警戒水位后,该村迅速组织8人专班,4人为一支队伍,24小时对责任段进行不间断巡堤查险。

专班中,一半都是初次参与防汛的“新兵”。每次巡堤时,都是由防汛巡堤经验足的“老将”手把手教授防汛经验。

“主要是看这个沟渠里面有没有渗水,然后重点观察有没有管涌、裂缝之类的,发现浸水要立马上报,插旗子做标识。”参加过1998年抗洪抢险的“老兵”、村支部副书记王舵每次带队巡堤时总是不厌其烦地向“新兵”强调要点。

7月9日晚,一名防汛“新兵”在该村责任段发现一处机井漏水,区防汛指挥部连夜组织党员群众及民兵处理,10日凌晨完成处置。

“老党员‘传帮带’,年轻党员机灵又有胆识,可以快速挑大梁,老少结合确保汛期安全。”村党支部书记方红旗说。

“半个专家”扛起铁锹直奔防汛一线

及时发现一处管涌隐患

处置管涌隐患现场。新洲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作为一名党员,我有义务到一线去。”在新洲区辛冲街新湖村,有着18年党龄的党员周新祥听闻防汛人手紧缺,第一时间扛起铁锹,加入巡堤队伍中。

新湖村位于辛冲街河东低洼地带,地势低,内涝严重,防汛任务重,周新祥每年汛期都会主动参与防汛,今年也是如此。“别的不说,在查险经验这一块,我算半个专家。”

7月8日下午,周新祥与其他5名队员负责巡堤,走到沙河西堤武英高速桥下时,发现岸边有一处水流较为浑浊,水往上直冒,他用手一摸,只觉得凉飕飕的。“不好,这怕是管涌。”周新祥当即向上级报了这处险情。

16时,在经过专家评定、沙河防汛分部安排部署后,86名抢险人员奋战3个多小时,于21时完成加固排险作业,处置了险情。

69岁防汛老师傅收了位00后徒弟

小伙已能独当一面

杨自艾手把手教周鸿畅。武汉开发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你看我是就这么平着铲,把握好力度,把这些沟旁边的杂草铲干净,形成沟渠,水就流得更畅通。”在长江干堤军山堤段军江村防段,69岁老党员杨自艾一边清理沟渠,一边耐心地给站在一旁的小伙做示范。

一旁倾听的小伙叫周鸿畅,是一名00后,就读于湖北交通学院,近期决定报名参军入伍,正在等待入伍通知的他,得知一线人手吃紧,主动申请上堤防汛。

杨自艾是原军山街军江村村支书,已经退休的他眼看汛情严峻,第一时间冲到了一线。“我在汛情预判和开挖浸沟方面相当有经验,可以帮助年轻人。”

周鸿畅说,师傅总是不厌其烦言传身教,帮助他掌握最新的防汛技能,比如堤外要留意滑坡,在堤内要注意浸沟排积,同时实行拉网式排查,查浸漏、查管涌。

责任堤段上总能看到师徒二人交谈的身影。如今,小周在巡堤时,已能独当一面。记者刘海锋整理)

(素材来源:江夏区、蔡甸区、新洲区、武汉开发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戴容】

(作者:刘海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