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区水务局李琳:每天巡堤查险走2万步,洪峰过了更不能掉以轻心

长江日报-长江网7月16日讯(记者谭德磊)7月15日下午3时,武汉雨过天晴,长江水位降至28.41米,58岁的李琳沿着武昌江滩中华路码头一路巡堤查险,检查是否有渗水点。

“虽然现在洪峰过了,水位降了,但我们丝毫不能松劲,更不能掉以轻心。希望水位缓慢退下,而不是急剧下降,这样对保护防洪堤结构安全更有利。”走在堤上,他一边忙着监测水位变化,一边对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说,随着水位下降,防汛的重点转移到关注堤防迎水面,严密监测崩岸、滑坡等现象。

李琳在监测长江水位。记者丁越强  摄

李琳是武昌区水务局河湖科科长。武汉进入汛期,这位“老水务”专家就奔波在防汛一线,负责巡堤查险,给防汛值守人员提供技术指导,现场勘查和研判渗水等情况,及时拿出闸口封堵、堤防加固解决方案。自6月底至今,他仅短暂回家3次,拿了换洗衣物和药,又匆匆赶回防汛现场。

李琳在巡堤查险。记者丁越强  摄

北起二七长江大桥,南至杨泗港长江大桥,长江武昌岸线长达16.68公里,月亮湾、黄花矶、红庙矶、八铺街堤……沿途险工险段多,排水泵站、饮用水厂、热电厂等穿堤建筑物达22处,大型在建工地涉水深基坑有3处。这些都是水务部门巡查的重点监测范围和点位。

每天早上6点,李琳就起床了,和同事们一起开始巡堤查险,徒步2万多步,行程超15公里,一直忙到凌晨两三点才躺下,一天除了睡觉、吃饭,工作长达十几个小时。由于是从业多年的“老水务”,同事们防汛期间遇到问题就向他请教、求助。“每天要接100多个电话,手机要充两次电。我到处讲、不停讲,连嗓子都说哑了。”李琳说,自己有糖尿病和高血压,每天每餐都要定时吃药。因为太忙,时常忘记吃饭吃药。防汛半个月,体重从130多斤减到120斤。

李琳向记者回忆,1998年,领导一个电话就把自己调到堤上抗洪抢险,当时连换洗衣物和洗漱用品都没来得及带。当时的干堤很单薄,堤身没有现在高,结构也没有现在坚固,武昌沿岸出现上百处大大小小的险情,堤防沿线到处都是围堰,用来堵漏,狭窄的临江大道停满了抢险车辆。在一线抗洪抢险90多天,他一次也没回过家。

本世纪初,武昌江滩干堤全部按照一级堤防标准改造建设,采用更加坚固的钢筋混凝土防洪墙,堤身高程按1954年最高水位超高2米建设,整体达到32米标高。

“改造后的长江干堤防洪能力大幅提升,我们对保卫大堤安全,打赢这场防汛战役很有信心。”李琳说,自己一定坚守阵地,守好家园,确保安全度汛。

【编辑:付豪】

(作者:谭德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