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农95后学霸不安分 种草养牛创业当农民

张振华(左)与他的老师在苜蓿试验田间

长江日报融媒体3月29日讯(记者周韧 实习生余康庭)3月27日早晨,呼和浩特赛罕区榆林镇潮岱村的天还没亮,牛棚里还有些昏暗,一名回乡创业的华中农业大学大四学生照例早早起床,径直向自家的养牛场走去……2014年,他考上大学便开始了一边学习,一边农业创业的征途。一个名牌大学生当起了“泥腿子”,家人反对,亲友们不理解,但他铁了心要当“新农民”,这个被不少人看成“倔牛”的“95后”大学生名叫张振华。

学霸创业,掘到人生“第一桶金”

张振华出生在内蒙古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2014年,高考成绩超过重点线50多分的他,不顾母亲反对选择了武汉一所农业院校——华中农业大学。他的目标很明确,学习前沿的农业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中,改变家乡的现状。

“内蒙古的畜牧业全国闻名,优质牧草的供应却存在很大缺口。”高三时,曾在家里养过牛的张振华发现种植苜蓿的商机,那是一种高蛋白优质牧草。

他的想法遭到母亲的反对,母亲认为家里唯一在读书的孩子应考上好大学,找份稳定体面的工作,而不是务农。张振华努力去说服父亲,最终得到了父亲的支持,帮他筹资购买了拖拉机和收割机,还建起了储存苜蓿用的近两万平方米的房子。

张振华学会了紫花苜蓿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技术,不断推出蛋白质含量更高的新产品,市场需求大,价格保持稳定。不到一年,周边农户在他的带动下,从过去种玉米年收入1万元到现在种苜蓿年收入3万元以上。2014年,张振华试种的1000亩紫花苜蓿,纯利润已达150万元。

大学期间,张振华一边学习,一边开展农业创业。三年前,刚上大一的张振华成立了内蒙古华蒙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内蒙古种植紫花苜蓿的规模从1000亩扩大到3000亩,并受邀登上了央视《创业英雄汇》节目,成功赢得天使投资人100万元融资。

从种草到养牛,95后的“不安分成长”

2015年后,张振华发现饲料不断降价,苜蓿种植产业收益大不如前,他开始思考公司发展战略的转型,继续沿着畜牧业寻找商机。

张振华通过调查发现,澳大利亚的安格斯肉牛有潜在商业价值。“这种牛肉质好、雪花牛肉产量高,可以作为牛排和高端牛肉。”张振华认为,相比传统牛种,安格斯牛繁育率高、抗逆性强。他从澳大利亚引进安格斯肉牛,进行从苜蓿种植行业向肉牛养殖大跨步的转型。通过两年的实地考察,2017年5月,张振华正式向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办提出了安格斯肉牛产业化的项目申报,计划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榆林镇朝岱村进行肉牛的产业化养殖。

据介绍,该项目区占地面积320亩,建设标准化牛棚圈4栋,设计规模年存栏澳洲进口安格斯肉牛3000头,年出栏安格斯小牛犊约2730头。如今,张振华的父母不仅不再反对,还为他的创业项目加油鼓劲,乡亲们说起张振华也都直夸他有本事。

张振华说,下一步,将依托生态养殖示范基地,把养殖技术在更多的地方推广,形成畜牧业的规模效应。同时,将把精准扶贫和养牛产业结合,将3000头牛交给牧民们养殖,每头牛的利润近4000元。“我的梦想就是成为职业新农民,靠技术来增加收益,让农民有尊严,让农业能挣钱。”

【编辑:符樱】

(作者:周韧)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