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5号线如何做到的?大拐弯隧道上跨2号线误差仅1毫米

地铁5号线一期工程武昌项目部青年员工在现场促进施工单位提升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 记者 唐煜 摄

长江日报-长江网7月18日讯(记者唐煜 通讯员屈若枫)将一个地铁站3D打印成模型指导施工,可能吗?大拐弯隧道从运营中2号线上跨并平行穿越误差仅1毫米,可能吗?近日,地铁5号线武昌项目部经理周豪接受采访时说:“将不可能变为可能,是青年员工在其中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

武汉首次:首创3D打印地铁站模型指导施工

据悉,将5号线第二标段武金堤公路站3D打印成地铁站模型指导施工,是该项目部首创,也是武汉地铁建设史上首次。

青年员工胡静、王振洋说,为了让地铁建设又省时又省钱,他们想到运用3D打印建筑信息化模型技术,将电脑上的虚拟模型变成实物,项目部管理和技术人员可以将模型拿在手上观察,方便在施工过程中查漏补缺,可大大降低返工率。

运用3D打印建筑信息化模型技术投入使用后,设计数据输入进去,哪里有问题,建筑模型就能呈现出来,在施工前便能修改过来,这样既缩短了建设工期,又保证了工程施工质量。

施工现场

穿越成功:大拐弯隧道上跨2号线误差仅1毫米

4月底,积玉桥站—新生路站区间盾构步入运营中地铁2号线上方。项目经理周豪说,上跨并平行穿越运营中的2号线隧道,既不能影响正在运行的2号线,又要保障工程质量,对2号线采取自动化仪器24小时值班监测,不时采集数字,随时查看隧道变化,有异样就需要及时进行处理。

这段70米长、在运行中2号线上方5米处“要拐一个大湾”平行上跨的隧道,盾构施工风险极高,“施工方案的准备、编制、论证、评审就进行了三四个月”。

80后周豪,是项目部经理,是地铁集团盾构施工方面的知名能手,曾在施工一线当过盾构机主司机。施工期间,周豪每天仔细查看并分析实时上传的掘进参数、各项监测数据以及现场巡视情况,实时掌握现场情况,确保工程本身和既有隧道的安全。

在他和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平稳穿越顺利到达,“只用了7天时间,误差仅1毫米”。

【编辑:姚昊】

(作者:唐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