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理群:读书要超功利 追求无穷趣味

《风雨故人来——钱理群谈读书》,是北大资深教授钱理群的读书心得结集。在书里,他结合自己多年的读书治学经验,畅论读书要义,提倡为寻求真理而读书。日前,读加君电话采访了他,他建议读者“读书、思考、写作、实践”相结合,用自己的眼睛,去读好一本本小书,也读好世间这一部大书。



钱理群

读书的真谛从好玩和有趣开始

钱理群17岁考取北大中文系,当时很兴奋也很惶惑。他当时想,上大学对人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情,有许多问题需要认真思考。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一个人应该如何度过大学4年这人生最宝贵的时光。他当时想到一点,这4年要多读书。

他介绍,鲁迅打过一个比方,读书如打牌,天天打、夜夜打,连续打,妙处在于一张一张的牌摸起来永远变化无穷,而读书也一样,每一页都有深厚的趣味。真正会打牌的人不计输赢,为赢钱去打牌的属于“下品”。读书也一样,要为读书而读书,要超功利,就是为了好玩,去追求读书的无穷趣味。

钱理群还向记者讲了一个掌故:著名逻辑学家金岳霖先生当年在西南联大上课,有一次正讲得得意洋洋、满头大汗,一位女同学站起来发问——这位女同学也很著名,就是后来巴金的夫人萧珊女士:“金先生,你的逻辑学有什么用呢?你为什么搞逻辑学?”“我觉得它很好玩。”金先生答道,在座的同学们都觉得非常新鲜。

其实“好玩”两个字,道出了一切读书、一切研究的真谛。

钱理群表示,普通教育,无论中外,都有一个倾向,就是把本来很有趣、很让人神往的读书变得很功利,很累,久而久之让人在心理上拒斥读书、甚至害怕读书,“有些同学一见到书就头痛。”他认为出现这种心理状况应该警惕。“要是我,一见到书就高兴,就兴奋。”中学教育要考试,要竞争升学,情有可原,但是到了大学,人一定要真正为趣味而读书。

年轻人大可看本分以外的书

人到底该读什么书?读书的范围,对每个人来说可能是更现实、更具体的问题。钱理群引用鲁迅的见解说:年轻人大可看本分以外的书,也就是课外的书。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的研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对于别人、别的事情可以有更深切的理解。周作人也自称是杂家,他主张大家要开拓自己的阅读范围,要读点专业之外的书。

钱理群强调,读书、学习是要有献身精神的。这些年大家不怎么谈献身,但是根据他的体会,一个人要真正想读好书,想搞好研究,必须要有献身精神。他至今还记得王瑶先生对他说:“钱理群,一进校你先给我算一个数学题:时间是个恒量,对于任何人,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时,要牢牢地记住这个常识——你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时。这二十四小时就看你如何支配,这方面花得多了,另一方面就有所损失。要有所得,必须有所失,不能求全。”讲通俗点,天下好事不能一个人占了。

现在的年轻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想把好事占全,样样都不肯损失。既然要想取得学习上的成功、研究上的成功,就必须有大量的付出,时间、精力、体力、脑力,必须有所牺牲,少玩点甚至是少睡点觉,少打扮自己。打扮的时间多了,读书的时间就少了。

“我不是说读书一定比打扮更好,每个人心里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不过你要想清楚,这边花得多那边就有损失,你打扮的时间、玩的时间多了,那就会影响读书。想多读书就不要过分想去玩、去打扮自己。这背后有一个如何处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的问题。”他说。

不提倡安贫乐道 也绝不走向精神空虚

钱理群认为,对于一个人的生存,物质当然首先是第一位的,所以鲁迅先生说:“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鲁迅说得很清楚,生存、温饱是物质方面的,发展是精神方面的。

在物质生活得到基本保证之前是谈不上精神的发展的。过去很多人讲要安贫乐道,钱理群认为“这是一种骗人的东西,千万不要上当”,“要你安贫乐道的人自己在那里挥霍,我们不能安贫,我们基本的物质要求要满足,要理直气壮地维护自己的物质利益”。

但是他话锋一转,一个人如果基本的物质权利得到保证了,比如助学金有了,基本是吃饱了,有教室可以学习,有宿舍可以住下来,基本的生活条件已经有了,就应该考虑如何设计、安排自己今后的一生,并为此做好准备。

“如果你一门心思去追求物质也可以,但你就不要想精神方面要怎么样,不要喊我痛苦啦!我好痛苦啦!”一个人在全心赚钱,同时又在想“我空虚”——你就不要空虚,你就是要追求享乐,那就这样做好了,不必求全。将物质要求作为人生的主要追求,那你精神方面一定有损失。

钱理群经常讲,我们对大环境无能为力,但我们是可以自己创造小环境的。他一直相信梭罗的话:人类无疑是有力量来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的,人是可以使自己生活得诗意而又神圣的。“在这个阅读碎片化、单薄化的时代,我们可以时不时为自己找一点精神佳酿。”他说。


【书摘】阅读是为了活好

钱理群

我大学毕业以后,被分到贵州安顺,现在看是旅游胜地了,当时是很荒凉的。我是在北京、南京这种大城市长大的,一下子到了一个很边远的底层,又正遇上饥饿的年代,饭都吃不饱。

我在安顺的一个卫生学校教语文。我印象很深,一进课堂就看到讲台前面放了一个大骷髅头标本。卫生学校的学生对语文课程根本不重视,我讲课没人听。对我来说,这是遇到了生活的困境,是一个挫折、一个坎坷。话说回来,这对当地人来说不是坎坷,他们也那样活下去了,但从我的角度来说,是一个坎坷。我当时想考研究生,想跳出来。

我觉得我的经验可能对在座的朋友有一点启示,就是你必须给自己设置两个目标,一个是现实目标,没有现实目标,只是空想,你不可能坚持下来。只有在现实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不断有成功感,觉得你的生活有价值,你才能坚持下去。

反过来讲,只有现实目标,没有理想目标,你很可能就会满足现状,等机会来的时候,你就抓不住。

人总是希望不断往上走的。我觉得人应该有现实目标和理想目标这样两个目标,而且必须有坚持的精神。对于我,十八年是一个什么概念?是我二十一岁到三十九岁这十八年。一个人的选择是重要的,更可贵的是有坚持下来的恒心,有定力。这十八年有多少诱惑,多少压力,不管怎样,认定了就要这么做。

大家可以体会到,人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很小,但并不是毫无作为的,人是可以掌握自己命运的,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在小环境里,掌握自己的命运。人可以使自己在任何条件下都生活得诗意而神圣。

要达到这个状态,读书是一个重要手段。从某种程度甚至可以说,它是最实际、成本最小、我们力量再弱也能抓得住的手段。

(摘自《风雨故人来:钱理群谈读书》,商务印书馆 )



(作者:​刘功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