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金堤防汛枢纽,有一群给力的“勤务兵”!

7月23日,凌晨一点

洪水滔滔的长江岸边,武金堤又迎来一个紧张的夜晚。在大堤旁的区水务和湖泊局堤防管理所,灯火通明,熙熙攘攘。这里,除了防汛指挥人员熬夜作战,还有一群给力的“勤务兵”,24小时待命。

洪水来处,最温暖的深夜食堂

“今天准备的是鸡汤,为他们去去湿气。”深夜11点,53岁的厨师罗轶正在为错过晚饭的工作人员准备宵夜。

“从早上5点起做早餐,八点半开始为中餐配菜,下午一点半准备晚餐,晚上还要做宵夜,每一道工序都是紧跟紧的。” 罗轶说,自己每天就像个陀螺,18个小时连轴转,一天下来,小腿酸胀得厉害。虽然家就在跟前,但从7月4日之后,他就没回去过。

食堂餐饮负责人李家喜后颈也是贴着膏药,连日的高强度工作,让他的颈椎病再次复发。李家喜告诉记者,四菜一汤,两荤两素,外加酸奶,这是用餐标配。

平时堤防管理所50人用餐,防汛期间增长至120人,工作量翻了两倍,每天采购的肉类和蔬菜加起来有140多斤,“食堂就3个人,好在办公室的同事经常过来帮忙,不然真的搞不转。”

82年出生的万尹,平时的工作是砂场管理。防汛期间,她主动申请转战食堂协助后勤,帮着掌勺师傅摘菜、洗菜、送餐,“有些防汛队员出去巡堤,错过了晚饭时间,我们就要等到他们巡完堤回来,给他们准备晚饭,最早晚上11点可以休息,最晚要到凌晨一两点。”

防汛一线,最给力的“勤务兵”

车辆随时备勤,确保防汛指挥人员用车;整理台账资料,为领导提供准确的参考信息;做好用餐服务,布置住宿环境,24小时值班……

防汛期间,堤防管理所成了武金堤防汛前沿阵地,办公楼内会议频繁,人员出入增多,作为“老水务”的王艳,将各项工作安排地井井有条,“不仅要做好人员出入管理,还需要对出入车辆进行科学调配,平均每天调配车辆20余次。”

武金堤路面坑坑洼洼,浅沟一道接一道,无论是开车还是骑行,都很颠簸。41岁的张卿承担出车任务,除了每天接送值守杨泗矶和陈家山闸的同事,一日三餐送饭上堤,还负责给每个街道哨所运送慰问物资,全场15.7公里的武金堤,张卿一天要跑十几趟,“路不好,颠得难受,有时饭都不想吃。”

在忙碌的办公室,总能看到一个小小的身影,她就是被同事评为“小个子大能量”的韦清歌,平时主要负责党务工作,防汛期间就参与仓库管理和后勤保障,所有入住堤防所人员床上用品的调配、布置都是韦清歌一手完成,拼接高低床、挂衣架更不在话下。

王艳坦言,最费心的还是工作台账的整理、防汛资料的分类, “时间过得太快了,一转眼就到晚上一两点。”作为武金堤防汛抗洪的指挥枢纽,一道道防汛的指令从这里发出,统筹调度着武金堤的防洪行动。

同在一个办公室的王菁告诉记者,现在是“二级响应、一级战备”,处于战时状态,实行军事化管理,接到的上级命令或指示,必须第一时间传到各街道指挥部,丝毫不能耽搁。

堤防管理所副所长吴春晖被大家称作后勤“大管家”,无论是来访人员的接待,还是物资保障,她都亲力亲为、事无巨细。每天从清晨忙到凌晨,却很少有人知道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一个上小学,一个上幼儿园。工作之余,她还要挤出时间跟孩子视频,督促孩子上网课,但忙起来连一个电话都没时间打。

虽工作琐碎、节奏紧张,但这群“勤务兵”却能拧成一股绳,干劲十足。就像吴春晖所说, “我们在普通的岗位上,干的也不是轰轰烈烈的工作,但当看到一辆辆汽车被安排得稳妥顺当,看到忙碌的防汛人员吃上卫生可口的热饭,我们就会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来源:洪山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朱艳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