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院长熊念: 打造湖北最大睡眠中心

长江日报-长江网讯(记者祁燕 通讯员姚祖东)

访谈嘉宾

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院长 熊念

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院感科主任 陈兰

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院长熊念(中)、红十字会医院院感科主任陈兰(左)接受本报专访。记者金振强 摄

“疫情期间,无论患者、参加抗疫的医护人员,还是社会大众,心理上都受到一定的冲击,不少人存在抑郁、焦虑、失眠等情绪问题。我院准备打造湖北省最大的睡眠中心,帮助大家解决这些心理健康问题。”

参加长江日报“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院长访谈”时,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院长熊念表示,要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疫情常态化防控整体部署,为科学防疫作出贡献。

■ 作战成果继续服务治愈患者

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院长熊念接受本报专访。记者金振强 摄

并肩作战中,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职工和援鄂医疗队队员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现在,这种紧密联系仍在发挥作用。

恢复正常医疗秩序后,这家医院仍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罗凤鸣教授团队保持连线,对治愈患者进行远程查房会诊,参与新冠肺炎相关科研项目20余项,“继续让战疫成果服务患者的整个治疗周期”。

今年1月21日,接上级指令,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成为武汉市首批发热患者定点诊疗医院的那一刻起,院长熊念的心一直揪得很紧。防护物资告急,救治设备告急,氧气供应告急,人员严重缺乏……那段至暗时光是大家不堪回首却又必将铭记一生的回忆。

1月25日,一批批外省医疗队来鄂支援,终于带来曙光。当时,双方采取了多种合作模式,如成建制接管或分区管理,而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和援鄂医疗队启用的是一种全新模式——联合作战。

“当时,四川省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共有138名,呼吸科重症监护室的医生相对偏多。而我们医院既缺医生,又缺护士,护士缺口更大。”熊念介绍,双方根据实际情况,充分沟通,决定联合作战。

每个病区由四川援鄂医疗队经验丰富的专家担任第一主任,由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的科主任担任副主任,护士长也是如此。双方迅速融合、协作,比如四川援鄂医疗队队员对医院的电子信息化系统不熟悉,在本地医护人员协助下缩短磨合期,配合更高效、务实。

双方医护人员重新编队,组建了14个呼吸病区,设置2个重症监护室。“四川援鄂医疗队的8位院感专家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陈兰说,“他们对重症监护室的区域分类,对后期重症患者的救治起了决定性作用。”

熊念说:“我们医院是二级医院,而科主任大多是三级医院的教授、主任医师。在所有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定点医院里,我们医院最先开始三级医生查房制。这是医疗核心制度,可以保障患者享有高级别、高水平的诊疗。同时,我们医院开展了教学查房,给本院医护人员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也促进了新冠肺炎患者治疗与国家队医疗同质。”

■ 有望实现紧密型区域医联体

红十字会医院院感科主任陈兰接受本报专访。记者金振强 摄

去年6月起,武汉协和医院正式托管市红十字会医院,构建的是以协和医院为龙头、以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为主体、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的“1+1+12”紧密型区域医联体,通过打造“江汉医疗核心圈”,让优质医院资源不断下沉,使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大型综合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

托管的这一年里,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建立了与协和医院本部、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双向转诊流程,畅通了医联体内患者的双向转诊途径;建立了“协和名医工作室”,引进协和医院本部30余名专家来我们医院进行技术指导、坐诊、查房,开展近20项新技术。

新冠肺炎疫情胶着时,各成员单位在做好本职抗疫工作的同时,积极互相支持,协助制定诊疗计划等,助力疫情防控工作,持续发挥紧密型医联体作用,危难时刻践行战疫下的联体连心。

“实际上,通过疫情,我们真正做实了医联体,做实了分级诊疗。”熊念介绍,疫情后期,老百姓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认识也比以前高得多。“目前,我们医院托管的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有5家属于紧密型,其中有2家基本上做到人通、物通、财通、信息化通。”

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在深化改革、医疗质量管理、重点科室建设方面,加强了与武汉协和医院的联系。“通过这次疫情,医联体的建设速度更快了。我们有信心基本实现两年左右打造紧密型区域医联体的愿景。”熊念信心满满地说。

■ 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防疫体系

作为一家百年老院,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秉持“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在江汉区居民心中赢得了信任和口碑。疫情期间,众多患者的就医需求与医院空间资源缺乏的矛盾凸显。如何让市民能就近就医、放心就医,是熊念心中的“民生工程”。

目前,该院正在实施扩建项目,在唐家墩路兴建全新的北院区,预计土壤治理完成后于今年底开工。根据规划,北院区的功能定位为集门急诊救治、住院治疗、大型检查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心院区。“扩建后,我们医院将形成一院两区、同步运行、资源共享、服务升级的区属三级医院全新格局,在医联体格局下实行差异化发展。”熊念说。

“抑郁、焦虑、失眠等情绪困扰着现代人,疫情又使其加剧。我们医院将打造全省最大的睡眠中心,汇集多学科力量,帮助老百姓解决这些心理健康问题。”熊念介绍,睡眠中心将改变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真正转向以“病人为中心”,让神经内科、心理科、耳鼻喉科等专科医生针对病人的相关问题提供专业的综合性治疗方案。

睡眠中心将设3个心理门诊,提供酒店式病房和专业优质的睡眠监测服务,今年9月有望投入使用。

熊念说:“通过及时的心理疏导、专业的心理康复服务,医护人员帮助老百姓打好‘心理防御战’,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疫情常态化防控整体部署。这也是科学防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编辑:戴容】

(作者:祁燕 金振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