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垃圾清理、心理咨询……志愿者成社区治理重要力量

心理咨询师鄢群接受居民电话咨询。记者蔡欣星 摄

长江日报-长江网8月13日讯 全市精神文明创建十大行动启动以来,各区大力推行就近就便开展社区值守、清洁家园、心理健康等志愿服务活动。一批志愿者队伍扎根社区、贴近居民,在社区党组织的引导下,线上线下长期服务居民,成为社区治理的一股重要力量。

党员志愿者常态化下沉结对帮扶居民

8月12日下午,汉阳区琴断口街七里一村社区北门,已经搬走的居民周重书从升官渡的家中赶来,专门为他的老伙计们送水降温。

从上月起,该社区的红牛志愿服务队近40名老党员主动请缨,为社区守好健康门,不漏掉一例疑似发热的居民。8月6日,一位居民出门买菜时被志愿者拦下来,一测体温达到38℃。社区网格员接到报告后,立即陪同这位居民到社区医院检查,所幸他患的是普通感冒。

“现在我们还不能大意。”76岁的周重书告诉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七里一村社区有近万名常住人口,以老年人居多,疫情防控责任重大,而社区工作繁重,他们便想主动分担。这群平均年龄63岁的志愿者分别值守社区的8个出入口,每2小时换一次班。酷暑时节,周重书每天给各个值守点轮番送水。“我们老同志不折不扣地执行体温检测,好在居民们都蛮配合。”

七里一村社区党委书记孙睿华介绍,由于老旧社区没有物业管理,社区自发成立了红牛志愿服务队,设立暖心帮扶、维修服务和文明倡导3支小分队,全面开展入户维修、困难帮扶、治安巡逻等志愿服务。其中,骨干成员有50多人,大部分都是退休老党员,在社区掀起一股“红流”。

近日,洪山区洪山街武昌府社区内,一群党员志愿者顶着炎炎烈日忙得热火朝天。他们拿着铁铲、砂纸,细心地清除墙面和地面方砖的垃圾广告,比较难除的“牛皮癣”用喷漆喷一下再铲,印在墙上的广告则用白灰覆盖掉,力求不留一处污渍。

居民刘奶奶告诉记者,近几个月来,她经常看到这群“小红帽”在社区忙碌的身影。此前,小区车棚停放着大量车况差、无人问津的“僵尸车”,长期占用公共停车资源。7月中旬,社区联合物业、志愿者对“僵尸车”进行登记摸排,对于联系不到车主且老旧破损严重的车辆,统一转移清理。

党员志愿者清理武昌府社区墙面和电线杆上的小广告。记者陶可祎 摄

“社区环境变好了,居民住着更舒心。”武昌府社区党支部书记袁于纾介绍,这样的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几乎月月都有。4月下旬,随着疫情逐步稳定,洪山区出台区直单位常态化下沉结对方案,党员志愿者成为社区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接下来,下沉党员还将发挥专业所长,围绕爱心帮扶、矛盾化解、文明倡导等方面,为居民提供更丰富贴心的服务。

心理咨询师定点轮值主动服务居民

9名心理辅导老师、6期志愿服务,持续6个月180天,服务居民130多人次……在蔡甸区,一支由蔡甸教育系统员工自发成立的心理志愿服务队,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一直活跃在当地。

相关负责人曾超介绍,该志愿服务队自成立后,通过当地媒体、网络平台等途径,定期公布服务热线,并与团区委一起在定点社区设置心理辅导站,联合高校专业教师,为居民们提供线上线下服务。

据了解,疫情后期,该志愿服务队的服务对象由最初的医护人员及家属,延伸至在校青少年和普通居民,逐步形成常态化。目前,该志愿服务队每天有两名教师在线值守,24小时开放个人服务通道,为有需求的市民提供服务。未来,该服务队还将拓展志愿者队伍,形成针对青少年成长、亲子家庭、职业规划等不同类别的志愿服务体系。

“以前我们是被动的聆听者,居民有问题主动找我们咨询,疫情后这种单向的咨询方式将发生变化。对于特殊咨询者,我们会主动、持续地回访。” 每周三,心理咨询师鄢群都在东西湖区吴家山司法所接待咨询。通过预约,社区居民可以选择面对面咨询,也可通过微信和电话咨询。

除了鄢群,还有多名心理咨询师入驻东西湖区12个街道,每周轮值一天,为辖区居民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同时,疫情期间,社区建立的居民微信群也将成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的新阵地,心理咨询师可利用线上“微课”主动向居民普及心理常识。

江岸区三阳社区是老旧社区,共有3000余户、10000多位居民。今年初,社区引入阿里公益心理帮扶项目,社工通过入驻社区开展帮扶。疫情期间,社工以新冠肺炎患者家属为重点服务对象,提供线上心理疏导,先后帮助了50多个家庭。(记者万凌 陶可祎 汪峥 蔡欣星 陈俞 通讯员刘晶晶 杨虎 魏丽华 周奇 张雅婷)

【编辑:贺方程】


(作者:万凌 陶可祎 汪峥 蔡欣星 陈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