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救援队将回国:共救出8位幸存者,搜寻到137名遇难者

土耳其地震后的第十天,中国救援队员们到了要踏上归途的时刻。2月15日,分布在不同城市的蓝天救援队员们将分批前往伊斯坦布尔集合,两天休整后,他们将登上回国的航班。

总指挥王毅说,此次救援,蓝天救援队共有290名救援队员,分三批前往灾区。截至当地时间15日凌晨,他们一共救出8位幸存者,搜寻到137名遇难者。

十天里,他们感受到当地居民的态度转变。从一开始的不了解也不排斥,到后来每隔几分钟就有当地人拿食物送给救援队。

曾经有一名土耳其阿姨发现女队员的手冰凉,主动敞开自己的大衣,为她暖手。曾在中国留学的土耳其年轻人报名志愿者为他们担当翻译。一位孔子学院的土方院长会为遇难者痛哭,也会马不停蹄为中国救援队解决各种问题。

回到伊斯坦布尔后,蓝天救援队要将“蓝天的种子播撒在土耳其的土地上”。王毅说,2月17日,他们将在奥坎大学参加仪式,蓝天救援队将在土耳其成立分队。

曾一天搜救4名幸存者,包括一名4岁半幼童

王毅说,这次前往土耳其的蓝天救援队包含103支队伍。第一批有134人,第二批146人,第三批61人,合计341人。其中包括51名随行的工作人员和媒体记者,救援队员共计290人。

14日至15日晚,分布在不同城市的蓝天救援队员,将分批回到伊斯坦布尔集合。未来,他们会休整两天,于18日晚上离开土耳其,预计19日到达广州白云机场。

截至目前,他们共救出8位幸存者,搜寻到137名遇难者。在11日,在阿德亚曼获救的幸存者就有4人,其中还包括一个4岁半的幼童,“到达了一个小高峰。”在这之后,生命迹象越来越渺茫。

救援现场总有让人沮丧的时刻。11日,一名男孩被发现困在危楼里。现场情况复杂,施救难度高,救援队员们先尝试进入危楼给男孩喂水,让他能支撑下去。

在发现他的前两天,其他的救援队也找到了他,但因救援难度高,他们只是给男孩所在位置做了标记,给他喂了水,随后去了其他地方。

蓝天救援队达到后,终于将他救了出来,可还是慢了。王毅说,他们联系了医疗队伍,可还是因为被困时间太长,男孩失去了生命。“很惋惜,紧赶慢赶,还是来晚了。”

王毅说,他们一到土耳其便立刻开始了救援工作。平均每天的工作时间18小时,还曾连续搜救36小时。有时凌晨三四点,当地救援队发现了生命迹象,便会赶来营地向中国救援队求助,“只要有生命迹象,我们就会努力去做。”

居民将食物主动塞到他们手上

救援队们到土耳其帮助当地的百姓搜救同胞,当地人也以自己的方式,表示着感激。

在当地志愿做翻译的,既有在土耳其留学的中国人,也有在中国留学过的土耳其人。

让王毅印象深刻的是当地一位孔子学院的土方院长,她今年38岁,之前在中国学习生活了13年,是北京大学的博士。前几年因为疫情,她还没能回到中国完成博士学业。

“她是我们的宝藏翻译。”王毅说,“她做了远超一名翻译能做的工作,尽可能地帮我们解决各种问题。”

她总是流泪,看见遇难者的遗体被找到,她痛哭,有幸存者获救,她由会高兴地欢呼。

蓝天救援队到达后,她几乎是昼夜不歇地跟着队伍,“赶都赶不走,让她去吃饭也不吃。”

她怕队员们晚上休息太冷,主动帮忙找来毛毯。当地政府不够配合时,她将救援队遇到的困难一股脑地说了出来,“她把两方都当作了至亲。”

刚到土耳其时,当地居民对中国救援队并不了解,但也没有敌意。越来越多的幸存者被救出后,王毅能感受到人们的态度明显改善。

“只要你愿意接,你的手里可以一直拿着食物。”几乎每隔几分钟,就会有当地的居民拿着食物,想要送给救援队员,“这大大减轻了我们的后勤保障压力,现场的吃喝都能保证。”还有当地居民,会主动拿来家里的毛毯,为搜救队员取暖。

12日凌晨将近2点,蓝天救援队的营地来了一批慰问的客人,其中一位是当地应急管理局的负责人。她走路一瘸一拐,需要旁人搀扶。地震发生时,她正在睡觉,穿着睡衣跑了出来。

此后几天,她顾不上自己的伤,连日为灾后管理奔波。她的孩子也在做救援相关的工作,被安排到了其他的地方。她很感激中国救援队的到来,总说这次没能好好招待队员们,希望他们下次再来时,能拿出自己做得最好的食物。

“我听到这些,鼻子酸酸的。”王毅说。

(来源:九派新闻 记者王佳箐)

【编辑:张靖】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