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简分流,线上线下联动,江夏诉讼服务从“加法”中做“减法”

长江日报-长江网8月23日讯(通讯员杨睿 记者陈勇) “小智小智!”“我在呢,有什么可以帮您?”

“请问,什么是小额诉讼?”“小额诉讼程序告知书……”

8月21日上午9时,江夏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一位前来立案的当事人正通过法院的小额诉讼程序智能助理员——小智了解小额诉讼程序。

机器人小智。通讯员杨睿供图

年初,该院确立民事诉讼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后,统筹院内院外资源,促进线上线下联动,逐步提高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减少办案程序、形式和耗时,提高效率,方便群众,初见成效。

“人工加智能”优势互补减少程序

今年8月,江夏居民黄先生将欠债不还的当地一家企业告上法庭。经查,该案是一起标的额6万的简单金钱给付类案件,适合刚施行的约定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承办法官遂委托小额诉讼导诉员联系双方当事人,详细介绍小额诉讼程序简化程序不减权利、一审终审等特点。

机器人小智为市民提供服务。通讯员杨睿供图

8月3日,在征得双方同意后,江夏区五里界法庭在被告缺席的情况下对该案作出判决,被告于判决生效后10日内还款。

今年,江夏法院探索性地设置了“人工加智能”“1+5”的小额诉讼程序助理员模式:

“人工加智能”是指一方面在立案大厅内设置“小额诉讼程序助理员”专岗,负责纠纷精准识别、小额诉讼引导、案件繁简分流等多项工作,全方位回应群众需求;另一方面对智能法律服务机器人“小智”进行重新编程,拓展“智能+”应用场景,设置诉讼程序指引交互话术,并运用屏幕图示辅助推介小额诉讼程序,根据当事人选择选项提示相应适用程序,再由导诉台的小额诉讼程序助理员对当事人进行二次引导。

小额诉讼程序助理员正在提供导诉服务。通讯员杨睿供图

“1+5”是指以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为中点,将小额诉讼程序助理员的设置辐射到5个人民法庭,由人民法庭的法官助理或书记员兼任,结合法庭贴近群众的特点,为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代写诉讼文书、协助网上立案等服务,方便群众就近寻求法律帮助。

“诉讼加调解”紧密衔接减少耗时

年初,上海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因货款引起的经济纠纷,将武汉某公司告上法院。江夏区法院受理该案后发现,该公司距离远,疫情期间诉讼成本较大,被告有还款能力和意愿,此案具备诉前调解的可能性。在取得双方同意后,法官助理将该案件推送到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由湖北省律师协会律师调解中心进行调解。今年5月,上海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收到江夏区人民法院制作的民事调解书,足不出户化解了纠纷。

线上庭审。通讯员杨睿供图

近年来,江夏区法院将“多元解纷”挺在前,在立案环节,对于一些事实清楚、争议不大、具备调解基础的纠纷,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的基础上引入诉前委派调解,利用特邀调解组织的力量,将纠纷消化在诉讼之外。

今年以来,江夏法院诉前委派调解成功率为24%。对诉前调解不成功的案件,立案人员通过对接特邀调解员在审判流程管理系统内的标签标识,精准分流案件,避免因立案不准确造成的程序转换。

无纸化庭审。通讯员杨睿供图

“线下加线上”良性互动减少形式

7月11日,江夏区法院立案庭改革示范团队对审结的两起小额诉讼案件发出了令状式判决书。这是江夏区法院首次适用简式文书作出的判决。据示范团队法官介绍,简式文书和普通文书在格式上差异不大,但内容简化多了,例如在法院查明事实和裁判理由等部分只阐明要点。

与此同时,江夏区法院在小额诉讼审判团队推行无纸化办案,原告、被告及法官三方全程不接触纸质材料,案件办理全部线上完成。在“不见一片纸”的庭审中,法官将卷宗材料推送至当事人面前的屏幕上同步查看,解决翻阅纸质卷宗费力、传递材料费时等诸多问题,缩短庭审时长。在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的案件中,以庭审全程录音录像替代书记员庭审笔录,庭审节奏更加紧凑,庭审速度大幅加快。

截至8月17日,江夏法院小额诉讼适用率34%,结案率91%,程序转换率0.3%,简式文书适用率74%。

【编辑:邓腊秀】

(作者:陈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