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学家领衔发现猪病来自蝙蝠

发病猪场


长江日报融媒体4月5日讯 史蒂文•索德伯格执导、马特•达蒙、玛丽昂•歌迪亚等演出的好莱坞电影《传染病》里,有这么个情节,一种传染病在蝙蝠群中扩散,吃了蝙蝠粪便的猪也被传染。近似的情节也发生在现实中。

事情要从距武汉千公里之外说起。2016年10月,广东当地猪场暴发仔猪致死性疾病,发病仔猪严重急性腹泻、呕吐、体重迅速下降,5日龄以下的仔猪死亡率高达90%。截至2017年5月,共造成2万余头仔猪死亡。广东动物医学专家和北京流行病学专家,发现这是一种新发疾病,病原是“SADS冠状病毒”,高度怀疑来源于蝙蝠,他们找到了武汉的石正丽。

发病猪场


去年年底,石正丽团队就发表论文,认为SARS病毒源头来自于云南蝙蝠洞里的中华菊头蝠,SARS病毒的全部基因组组分,都可以在那里找到,证据链上,每一个信息缺口都填上了,她可谓“蝙蝠专家”。而早在2004年时,她就踏上了追踪SARS冠状病毒源头的征程,走遍了广东、广西、湖北、天津、西藏、云南等地。在武汉,她和团队建立了全国最全的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基因库。

“我们将这种新病毒(SADS)与2013年到2016年广东的蝙蝠样本比对”,石正丽说,联合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新加坡DUKE-NUS新发传染病研究所和美国生态健康联盟,确定了2016-2017年造成广东仔猪场发生仔猪急性致死性腹泻的病原,为一种蝙蝠来源的新型冠状病毒。

武汉病毒所石正丽团队正在野外蝙蝠洞采样

病毒怎么从蝙蝠传到猪?科学家们推断,确有蝙蝠在猪场附近活动,通过蝙蝠的粪便进行了传播。

北京时间5日凌晨1时,这篇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团队领衔的最新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自然》。

值得庆幸的是,《传染病》中猪继续传染给人的情节,不会在现实中上演。SADS冠状病毒被证实并未传播至人类。

“到人之前,就及时切断路径”。1918年,致死人数约为2000万至4000万的西班牙流感,曾被分离出猪流感基因片段。整整100年过去,病毒七十二变,传播至人的几率,并非不存在。科学家们表示,病毒广泛持续传播,会产生突变,他们要做的,就是与病毒“抢时间”,“只要我们对病原隔离预防,早期诊断,完全可以避免传染病造成大规模爆发”。

石正丽表示,去年对外宣布投入运营的世界最高等级的生物安全实验室(P4实验室),也为科学家提供了底气,尽管此次,未在人际间传播的猪病,其样本分析未在P4实验室进行,但面对一旦传入的烈性传染病,中国完全能应对。

武汉病毒所石正丽团队正在野外蝙蝠洞采样

全球联手狙击病毒,人类溯源的速度快了10倍

北京时间4日上午,《自然》将今年在中国举办的首场电话新闻会议,留给了《致命的猪急性腹泻综合征起源于蝙蝠HKU2相关冠状病毒》,在不同城市的科学家和媒体记者们“坐”进了一个采访间。“关注度高,牵涉面广”,《自然》驻华媒体负责人解释。

长江日报记者观察到,这一成果涉及45位论文作者,除5位通讯作者分别来自武汉病毒研究所、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华南农业大学、新加坡DUKE-NUS新发传染病研究所和美国生态联盟外,参加单位还包括泰山医学院、广东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东实验动物监测所和华北理工大学。

“新发传染病,要快速找到源头,必须大合作”,通讯作者之一的新加坡DUKE-NUS新发传染病研究所王林发院士说,最初和武汉科学家石正丽合作,是找SARS源头。

你很难忘记,15年前爆发的SARS,疫情持续了8个月,席卷26个国家,感染8096人,死亡774人。王林发透露,那次溯源,他们前后跨度18到24个月,而这次找SADS源头,几方科学家通力合作,“在一周内建立新的方法”,在2个月内就把猪病源头搞清了,“与10多年前比,速度快了10倍”。这也大大加速了疫苗研制的时间。

“Peace time,war time(意即随时备战),要有备战意识”,科学家们有个共识,抗击新发传染病的战场要前移,全球范围内的科学家合作,无论是养殖业还是公共卫生领域,要提前预防种群大、分布广、种群多样性大的野生动物传播疾病的风险。

据了解,许多野生动物是重要人类传染病病原体的自然宿主,这些病原体一旦接触并感染人类,可能引起严重疾病,形成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研究发现,人们熟知的艾滋病毒(HIV)来自非洲的黑猩猩和大猩猩,寨卡病毒(Zika Virus)来自非洲伊蚊等蚊虫;来自禽类、猪、马等的流感病毒也可以导致人类罹患流感等等。前瞻性调查,将会对人类新发传染病的预警及防控提供方法论。

能携带上百种病毒的蝙蝠,为何不“中毒”?

SARS以后又是SADS,“惹祸精”蝙蝠为何总能全身而退?接受记者采访时,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研究员周鹏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全新领域——蝙蝠免疫系统的研究。

对于研究病毒的学者来说,蝙蝠的地位特殊。在哺乳动物中,是仅次于啮齿类动物的第二大类群,其种类占哺乳动物物种数的20%,在全世界分布范围广泛。蝙蝠也是许多病毒的自然宿主,包括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狂犬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等。

周鹏介绍,蝙蝠为了适应飞行而在进化中进行了适应性突变,从而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蝙蝠的天然免疫系统,这让它们携带病毒却极少出现病症。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蝙蝠成了上百种病毒的自然宿主。

“这在病毒防控、制造药物等领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周鹏说,他就是要寻找蝙蝠携带多种致死性病毒但是自身却不发病的原因。“人类可从中学习如何对抗病毒”。

比如红斑狼疮、甲状腺功能亢进(俗称“甲亢”)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杀敌一万自损三千”。病毒传播速度太快,而免疫反应就像系统升级打补丁。防不胜防,不如佛系不防,找到蝙蝠不“中毒”的原因,可以避免人类对病毒过度免疫,达到仅携带却不发病。(记者李佳 通讯员陈逗逗 王以豪)

【编辑 张颖惠】

(作者:李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