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把手、拉一把”,科技部首用“云论证”为武汉“行方便”

长江日报-长江网9月4日讯  9月4日晚,获悉武汉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正式获批,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向长江日报记者讲述了武汉申报过程,“通过’绿色通道’让武汉最快搭上了智能创新发展快车,这显示了’中国速度’,更体现了’搭把手、拉一把’,科技部门对武汉重振的关怀。”

疫情期间赶制方案

首用“云论证”为武汉“行方便”

年初,武汉还在疫情防控之中,但发展谋划不能停歇。

获悉国家要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武汉市科技局第一时间组织专家,对照国家需求和武汉实际,开展方案编制工作。

仅用了一个多月时间,方案编制完成。在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武汉市相关方案被报送到科技部。

“科技部对武汉的方案非常重视,”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但碍于当时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怎么让武汉方案尽快上专家论证会,成了一个难题。

为赶进度,科技部决定用“云论证”的方式,为武汉“行方便”。

4月14日上午,科技部采取视频会议方式,组织召开了武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方案论证会。

经过一个上午的紧张工作,“线上”专家论证,评审专家组对建设方案进行了质询和论证,并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完善建议。经认真讨论,武汉方案获得好评,专家一致同意通过论证。

专家组认为:武汉市人工智能科教资源富集、产业基础良好、应用场景丰富多元、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已具备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良好基础条件。武汉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方案目标明确、内容合理、措施可行、保障充分,特别是“一芯、两网、四场景”体现了武汉特色。

在接下来的武汉方案修改和批准程序上,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带队数次与科技部对接沟通。科技部党组专门召开专题会议,为武汉方案的尽快出台提供“绿色通道”。

据悉,科技部等还在 “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申报中,对武汉承担国家重点研发技术创新项目给予了大力支持。

疫后重振朝夕必争

武汉出台多项人工智能发展计划

中央多部委对武汉疫后重振“搭把手、拉一把”,武汉自身也“跳起来、摘桃子”。

突破性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武汉朝夕必争。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外景。记者胡义华 摄

6月24日,武汉市出台《武汉市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实施方案》,创造性提出实施数字经济“573”工程,着力发展“光芯屏端网云智”7个产业集群。

其中,“智”产业,就是指重点推动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与融合应用协同发展。

武汉列举出系列实措:支持小米武汉第二总部建设,在汉形成小米创新生态链;落地建设国家超级计算中心,打造全国一流大脑;重点突破人工智能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关键基础软件以及人工智能芯片等核心硬件研发,推进人工智能算法开发与应用。

7月末,武汉又出台了院士专家引领十大高端产业发展计划。其中,人工智能也位列其中。武汉将发挥院士专家的辐射、引领和带动作用,聚焦创新平台建设、关键技术攻关、高端产业发展,促进核心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的研发、转化和应用,带动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做大做强。

国内首款L4级5G自动驾驶汽车——东风Sharing-VAN,在汉量产下线。资料图

服务新兴产业发展,在体制机制上,武汉亦屡有创新——成立武汉市数字经济发展委员会,并设立数字经济专家委员会,吸收国际国内知名院士专家、知名企业家提供决策咨询服务,鼓励市场主体广泛参与;对院士专家引领的重大创新平台、新型研发机构、重点项目,采取“一事一议”方式,为院士专家项目落地推进提供优质、专业的全过程服务,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化科技成果“三权”改革,不断激发院士专家创新创造激情。

武汉的“第二场经济保卫战”,一样离不开党中央的领导,一样离不开全国一盘棋。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巴曙松说,在新的环境里有,疫后的武汉有了更高的“势能”——以更大力度推进发展创新,催生武汉新发展动能。(记者 郑良中 李佳 蔡木子 陈诚 通讯员 马丹妮)

【编辑:姚昊】


(作者:郑良中 李佳 蔡木子 陈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