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精细化改造,环卫工擦洗城市家具像做自家卫生一样

长江日报-长江网9月9日讯 这些年,武汉市城市管理精细管理、精致环卫带来的变化,让在汉口沿江大道经营小店的谢女士“看得见,摸得着,感受深”。她的副食店紧挨着一家网红龙虾馆。以前,她总要为店门口“永远洗不干净”的油污发愁;现在,她用“一尘不染”来形容这条路。江岸区城管委清扫一公司在辖区内实行全时段保洁,除了新能源车机械精扫,环卫工人随身携带“保洁”7件套,像做自家卫生一样,将城市家具、道路死角擦洗得干干净净。

到菱角湖公园慢跑是家住马场角的老李的每日“必修课”,菱角湖公园公厕重新改造后,他更是早晚都要到公园锻炼一次。“以前跑得黑汗水流,总怕感冒了。现在公厕里就有更衣室。这个公厕真是没话说,中央空调、新风除臭、感应洗手液……我家里的条件都没这么好。”厕所革命以来,江汉区新、改建近60座“智慧公厕”,解决市民“如厕难”问题,为公共服务树立高品质标杆。

驾车族胡先生发现,自己的洗车周期从以往的一周变成了半个月,“不洗也挺干净的,没什么灰。”他所不知道的是,武昌区城管委大桥清洁队每晚11时至次日凌晨6时,都会对3.5公里的武珞路来回大洗。一台水车冲洗路面,一台小型电动清洗车冲洗人行道垃圾和灰带,一台吸扫车循环作业将人行道、机动车道的垃圾都吸到“肚子”里,早班工人4时到岗,再扫一轮。每天的早高峰,路面干净如洗。

对每一条大道、每一个角落,都精雕细琢、仔细打磨。“绣花”般的精细环卫,让市民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今年以来,城市管理者在规范占道经营、市政设施提升、窗口地带交通秩序整治、治理交通拥堵等方面,尽锐出战,全力攻坚。城管队员胡毅峰说,武汉已变得更干净、整洁、有序、文明,“现在,很多人的城市梦想触手可及”。(记者王慧纯 通讯员金辉)

被物业弃管10年后华丽转身

老旧小区变身“花园洋房”

“我在这里住了20多年,一步步看着小区环境发生变化,原来脏乱差,现在像花园。”9月7日,武昌鸿华花园小区居民戴发金乐呵呵地在小区转悠。鸿华花园小区位于武昌戈甲营社区,这个1995年建成的小区共有7栋楼、266户居民。

走进小区,绿植茂密,花香浓郁,道路整洁。“小区原来的面貌可不是这样。”业委会主任石岩介绍,2011年物业公司弃管后,路边杂草丛生,路面破损严重,因无人管理,随处可见垃圾,偷盗现象时有发生。

鸿华花园内景。 记者冷靖华 摄

居民刘先生对小区的变化也感触颇深,“以前一到晚上,伸手不见五指,现在新装了楼道灯和路灯,晚上不少住户吃了饭就在楼下散步,特别舒服。”刘先生说,早些年,因为附近花园山发生山体滑坡,压垮了一处院墙,现在院墙全部翻新重建,还装上了防盗监控和防攀爬网。这两年,小区通了天然气,还解决了二次供水问题。

戈甲营社区书记王丹介绍,2011年物业小区弃管后,鸿华花园小区成立业主自治委员会,先后联系园林、城管部门进入小区考察环境改造,于是小区内的花坛种上了树木和花草,水电管网进行了改造,破损的水泥路面进行了刷黑。业委会主要成员又自己跑了几年的天然气公司,申报安装天然气,终于成功安装。小区车位是将绿化、居民休闲以外的空间进行改造合理划定了停车位;小区的楼道灯是社区用惠民资金进行安装,小区路灯是路灯公司进入小区安装的。

王丹说,现在小区物业费收缴率已达到99%,而最初只有一半的居民愿意缴费。(记者冷靖华 通讯员沈志勇 刘新)

长虹生鲜市场提档升级

居民买菜也能“闻到”昙华林气息

        8日,有着25年历史的长虹生鲜市场提档升级改造后正式亮相,市场内干净整洁,装有新风系统,生鲜商品琳琅满目,服务惠及周边近5万居民。   记者高勇 摄

干净整洁,有新风系统,而且生鲜价格没有上涨。9月8日上午10时许,武昌区长虹生鲜市场经营户罗发俊,称重卖菜忙个不停。

在提档升级改造后,长虹生鲜市场于9月6日正式亮相。隶属昙华林一带的长虹生鲜市场有着25年历史,以昙华林仿古风格,在老城区全新亮相,辐射服务周边近5万居民。

沿胭脂路往省中医院方向走,就会看到焕然一新的长虹生鲜市场。入内,地面是仿古风格瓷砖,经营摊位上是仿古防腐木,连市场内的柱子上,也张贴着仿古瓷砖。如果不是一个个经营户的笑脸,加上各种琳琅满目的生鲜,你可能会以为这里就是昙华林网红打卡地。

48岁的罗发俊是云梦人,几乎是从长虹市场(菜场)开市以来就在这里卖菜。罗发俊说,自己看着这个市场从“娃娃”长成“大人”,“原来的环境,大家可以想象得到,但现在改造后,环境杠杠的”。更让他高兴的是,现在每个摊位内宽敞,经营户转得开身,“市场经营方很细心,将原来130个摊位减少至120个摊位,每位经营户面积增大了!”

在每个经营户摊位上方,有一个显示屏,生鲜智慧系统,上面有经营户的营业执照,还有生鲜价格以及各种生鲜的可追溯系统。长虹生鲜市场管理方副总经理周继民说,1400平方米的市场焕然一新,周边居民在干净整洁环境里买菜,还能感受昙华林的氛围,买菜已经变成了一种享受。

带着2岁儿子正在这里买菜的胭脂路小区杨芳女士,花1.5元买了一把苕尖,并称了4元一斤的鸡毛菜。“市场环境改造好了,生鲜的价格并没有上涨,我们喜欢。”突然,杨芳抱着的儿子指着地面说,“干净、干净。”(记者胡义华 通讯员郭鹏 齐雪峰)

斑马线上也实行人车分离

武汉交通设施越来越人性化

8日上午,家住积玉桥的邓先生骑电动车经过武昌友谊大道民主路口时,发现十字路口的过街斑马线有了新变化,一条过街斑马线被分成行人过街通道和电动车过街通道,还有一条专门为老弱病残及不方便的人士设立的爱心人行横道。“真是越来越人性化。”

这种人车分离式的斑马线,最早出现在汉口的百年老街利济路口,为了规范行人和非机动车过街,硚口区交通大队对利济路路口进行了改造升级,人行横道线色彩斑斓,非机动车的等候区层次分明,一目了然。

新划的人行横道线颜色为橙色,十分引人注目。  记者杨涛 摄

记者在利济路路口看到,右转弯的拐角上,还画出了鲜红的“右转警示区”,不仅美观,而且对驾驶员和行人、非机动车都兼顾了警示功能。一位过路市民点赞说:“谁在这里没有按道通行,就显得特别突兀,感觉大家都在围观你的不文明行为一样。”

另外,车辆从武胜路方向过来,将要左转进入利济北路时,司机们会发现,这里新规划出了一股可以双向交替通行的车道。当左转信号灯亮起时,这股道由左转车辆使用;当直行信号灯亮起时,这股道又变成了供对向车辆直行的车道。同一段车道,两种通行模式,通过电子提示屏和指示牌有序切换,不仅保障了安全,更是充分利用了这条百年老街有限的空间资源,提高了路口的通行能力。

经过硚口交警的观察测算,经过改造升级后,利济路口单位时间内车辆通行能力提高约25%,行人、非机动车违法率下降约40%。

8月初起,武汉交警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3个月的交通秩序大整治行动,其中针对机动车争道抢行,不礼让斑马线等不文明现象进行重点整治,在整治过程中,交管部门也不断升级交通组织方案和交通设施,优化主要道路的交通出行环境,推进全社会树立文明礼让之风。  (记者魏娜)

垃圾随走随清,果皮箱擦得发亮

一个看不到垃圾的城市“窗口”

9日16时许,再一次出差来汉的朱先生出站步入武昌火车站西广场就发现了不一样,“我三年前来过一次武汉,也在这个火车站,当时可没有现在这么干净。武汉现在真是不一样了,我都不好意思乱丢垃圾。”

广场上干净整洁,井然有序,朱先生绕过半个广场,将手中的矿泉水瓶投进果皮箱。

火车站广场的果皮箱被擦得发亮。   记者王慧纯 摄

此时的广场上,武昌区城管执法局大桥清洁队环卫工徐玉英正和同事一起在做消杀工作,喷完了爱心长椅,又喷果皮箱。她介绍,这样的消杀一天要进行三四次,遍及扶手、站台、座椅、果皮箱等旅客密集的区域。有环卫工拖着垃圾桶过来,将果皮箱里的少许烟头、纸巾、矿泉水瓶全倒入垃圾桶。这么一点垃圾就要清?站台班班长李开林看出了记者的疑虑,“大型垃圾桶早就撤出广场了,果皮箱比较浅,怕堆积,天气热垃圾也容易有气味,我们现在派人员随走随清,沿路搜集果皮箱垃圾,看到就清理”。

李开林试着用袖子擦拭箱体向记者展示,“以往大家印象里火车站就是‘脏乱差’,你看我们的果皮箱,一点灰都没有,保洁员每天擦无数遍。”她介绍,武汉市自去年实施“精致环卫”提升行动,对武昌火车站的环境保障提出更高要求。“以前环卫工清扫广场,主要就是扫扫垃圾,现在在垃圾容器、城市家具这些地方,我们都是每天清洗、消毒,做得大家没话说。”

记者随转运垃圾的环卫工走到负一楼,她将垃圾倒入清运车后,又开始下一轮转运。负一楼等候车次的旅客较多,时不时吃个瓜子零食,保洁员一双“火眼金睛”,看到垃圾就一步上前清扫干净,记者走了几圈,路面上几乎看不到垃圾。(记者王慧纯 通讯员杨凯)

【编辑:丁翾】


 



(作者:冷靖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