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杂思】中国人的时间乡愁


                                   刘洪波 湖北仙桃人。长江日报评论员,高级记者。

季节变换的时候,我们很容易想起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特有的时间认识和时间管理方法,更准确地说,它是一套包含了日地关系、气候反应,以及农作安排的时间体系。一年分四季,四季有12个月,二十四节气把12个月细分成了二十四个气,表现了与农业耕作相适应的精细管理。

  现在定名为“农历”的中国传统历法,很多人称之为“阴历”,即以月亮运行为历法基础,但实际上却是阴阳合历,是用月亮来算月,用太阳来算年。二十四节气,体现的是农历中的“阳历”特性。所以在节气的月份配合上,它与现行的公历更加符合,每个月必有两个节气,在不同的年份,节气前后相差只有一两天,如清明总是在4月5日前后,冬至总在12月22日前后;而在配合阴历月份时,节气的流动性就很大,有时出现“一年两立春”或者“一年无立春”的情况。

  二十四节气之节,指的是太阳运行的节点,因为日地关系的改变,光照条件发生了变化,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气候。总体而言,太阳处于核心位置,“万物生长靠太阳”,大地上的万事万物因太阳而变,有“应节如响”的效应。现在正在白露时节,太阳处在从直射北半球转到直射南半球的最后一段路程上,黄河流域“露沾蔬草白,天气转青高”,小麦开始播种,长江流域行将进入水稻收获期,江河湖泽水势全面下降,鹤、鹭等鸟类率先试图迁徙,蟋蟀鸣秋,蝗虫垂尽,夜凉使人加衣。

  二十四节气,既是中国人的气候手册,也是中国人的农事导则和生活指南。节气意指相应的气候,使人对冷热产生“合理化”解释,从而安处其间,“大暑”“大寒”,我们就知道应该是最热最冷之时,不热不冷反而不正常,这便是安时处顺。节气又类似气候的排期,使人在极度的暑寒之中,能够确知它的结束。在气候正寒之时,一个“立春”的节气,使人仿佛闻到春天的气息,虽然此时春天还只在未可觉察的萌发之际,但人们就在心理上感受了春暖花开,希望倍增。在天气溽热中,“立秋”便是人们数着指头盼望的时节。节气的轮回让人产生天地不居的规律感,加固人们的“变化”观念,热与冷、好与坏、顺与逆都是“天行有常”。

  发现二十四节气,应该是中国在农业社会的一个重大成就,它是体系化的认识工程。地球的大部分地区并不是四季如春,更不是四季适合生存,夏季万物繁茂,而冬季万物凋零,寒冬比酷暑对人类生存的威胁更大。因此,“最冷的一天”是极受关注的。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不同地方都出现了“冬至日标记”,这些标记既是通过人工方式把这一天标示出来,也仿佛在表达一种重大发现的骄傲。英格兰索尔兹伯里巨石阵、爱尔兰纽格兰墓室、埃及卡尔纳克神庙,都是通过远超日常尺度的巨大构造来显示冬至日的光线轨迹。中国古代先祖是否有过类似的行为,现在缺乏实存的证据,也缺乏相关的记载,但在圭表上,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日得到了准确的显现。

  冬至的准确测定,是二十四节气的基础,但二十四节气绝非两个冬至日之间对时间的简单平分。从太阳与地球的相对运动,产生四季,产生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个典型的时点,这是显而易见的,这也是古代中西方天文学、气候学都达到了的认识。但二十四节气不只是天文学的结果,而是天文学、气候学、物候学、农学与生活的融合,与多方面知识的累积的协调有关,它就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尚书》讲仲春、仲夏、仲秋、仲冬,这是四季。从两分两至到《左传》提到季节的分、至、启、闭,《吕氏春秋》记载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二十四节气中稳定形成最重要的八个节气,直至西汉初期《淮南子》中首次出现二十四节气的完整记录,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在二十四节气的基础上,以夏至起算的三伏,以冬至起算的九九,以及虽不完全科学但尝试进一步细分节气的七十二候等进一步发展起来,二十四节气实现了中国人在科学认识、农事安排与生活知识上最直接的融合。

  二十四节气至今仍然具有指示天时、人时、农时的作用。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来解释地日关系,这是十六世纪以后变得十分容易的事情,但在古代,人们完全是凭着太阳的光影、星辰的起落,以及宏大的想象,构建了一套观测体系和认识,通过黄道、天赤道等概念,解释了四季的形成,准确获取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的时点,以及一年的时间长度,这是不容易的。

  中国古人相信“天人合一”,有“春仁、夏忠、秋急、冬闭”的说法。通过二十四节气的掌握,人们不仅会筹划生活,规划吃穿用度等生活所需,进行身体调理和养生,还指示相应祭祀、庆贺等礼仪活动,进行春祠、夏礿、秋禘、冬烝,在管理社会中,二十四节气也发挥重要作用。二十四节气也是中国诗词起兴的一个源泉,每个节气都有许多诗词,清明以其既含自然春景又含追思凭吊的双重意蕴,成为吟咏最多的一个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乡愁的重要来源。

  在指导农作上,二十四节气起到的作用更加直接。各种版本的节气歌,既使人形成二十四节气的牢固记忆,又描述了相应节气的自然特征和农事活动。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一个称职的农民,见节气就知道应当去做相应的事情,他们了解不同作物各不相同的下种、栽种、收割时间。

  在农业时代,二十四节气是社会的标准时间体系;在今天,二十四节气也绝不仅仅是一种遗产,对希望过上“自然生活”的人们,它仍然是活着的时间体系。

文/刘洪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