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高地,多项技术开创国内第一,“弯道超车”实力“亮剑”跻身国家队

全国首建“咯血中心”,首创“病房—门诊—家庭”三位一体的慢阻肺治疗康复体系,全省最早开展电子支气管镜诊疗,牵头组建湖北省呼吸病血管介入联盟,在全市综合医院中最早开展超声支气管镜和胸腔镜诊疗……

近年来,武汉市第六医院(江汉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主任李承红教授的带领下,从最初内科下设呼吸组,到独立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再到分设I病区、II病区和重症监护病房(RICU),始终坚持医术精湛、服务精心、人员精英、装备精良、科教精锐、反应精敏的“六精战略”,全力打造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高地,顺利跻身国家队。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

作为武汉市市级临床重点专科的市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不断扩大学科规模,精细学科建设,14个亚方向学组提档升级,成为业界认可、百姓叫好的“金牌科室”。

跨年资跨专业培养 实现“弯道超车”

武汉市第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崛起,得益于一个好的学科带头人和人才梯队结构。

在医院工作了30多年,科主任李承红清楚地记得,在2005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还是跟神经内科共一个病区,只有10多张病床,科室规模小、实力也不强。

从当初的10余张病床,发展到现在的80张病床,到年底扩增到三层楼120张床,李承红庆幸,科室高瞻远瞩,抓住了每一个发展的机遇。

2019年,成立“江汉大学肺血管病研究所”。

科室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李承红将自己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医生,手把手带教。她借鉴美国培养住院医师的轮转制度,要求每一个医生不但要接受专科和临床技能培训,还要到医技和辅助科室大轮转。

并根据个人的能力和特点,选择发展的亚方向,进行跨年资、跨学科培养。在她的科室,从来不讲按资排辈。

最快的,进科室1年就被送出去学习;呼吸病理、介入放射、肿瘤学、核医学、心血管介入……一大批中青年骨干医生被送到北京、上海、广州等相关亚方向的顶尖殿堂进行跨学科培养,形成了国内首屈一指的复合型人才布局。

科里年轻医生多,为了促进他们快速成长,李承红竭力为大家搭建平台,提供大量学习和锻炼的机会。科内学习每周一次,每个人轮流讲课点评,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PPT制作能力、授课能力等综合能力;省、市年会和全国学术交流,李承红力荐年轻医生上台。在她看来,每一次制作课件和讲课的过程都是一次能力的提升。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承红教授(中)在查房。

李承红深知,只有将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的核心技术攥在自己手上,才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出去学习的技术,回来就要能开展,这是李承红对进修医生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不仅如此,他们还要负责跟进修医院保持密切的联系,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此快速提高自己的水平。

2011年,呼吸内镜组组长王小江被派往北京天坛医院学习硬质支气管镜和胸腔镜。回汉后,他开始开展气道介入治疗,2014年在武汉呼吸内科率先开展胸腔镜诊断和治疗不明原因的胸膜疾病和胸腔积液。2016年底,从广州学习回来的王小江开始做超声支气管镜,大大提高了肺部疾病的诊断率。

肺血管介入团队为患者进行介入治疗。

2012年,肺血管介入组组长李发久和朱紫阳先后被派到上海学习血管介入技术。当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碰到咯血和肺栓塞病人根本没法处理,要么病人只能带着这个“定时炸弹”,要么转到其他医院的放射介入科治疗。学成归来后,他们在科室开展呼吸介入手术,成为全国第三家、湖北省第一家由呼吸内科专科医师开展肺血管介入手术的科室。

从最初被放射介入科专家排斥、不屑,到承认、主动推介,到全省10余家医院派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来学习;从最初一年6台手术,到去年一年1079台手术,市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用实力不断刷新业内排行榜,成为全国唯一能独立完成肺血管全领域介入探查的团队。

不断修炼“内功”,厚积薄发,这支平均年龄只有35岁的队伍迅速成长起来,相继在全国的呼吸专业领域崭露头角,将科室发展带入快车道。

14个亚方向齐头并进 共“铸”金牌科室

“专科有专业,专业有特色,专家有特长,这样才能把专科做好。”李承红介绍,为了让患者得到更精细化的治疗,科室秉承术业有专攻的理念,将专科不断细化。

2003年,慢阻肺亚方向在国内率先建立了“病房—门诊—家庭”三位一体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疗康复体系,对长期受慢阻肺病折磨的病人,在定制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同时采用全方位、全周期管理模式,运用网上医院、微信、电话多种方式,建立长期随访机制,随时监测慢阻肺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及时给予康复指导建议,年接诊患者超过5000人,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睡眠呼吸疾病亚方向从2008年开始,致力于睡眠呼吸疾病的临床研究,成立呼吸睡眠中心。年诊治量超过1400例,在湖北省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中排名第一。

2012年,肺血管介入方向率先起步,作为全国第三家、中部地区首家由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科医师开展呼吸病血管介入治疗。2017年加快发展步伐,先后成立“咯血中心”“湖北省呼吸病血管介入联盟”,并当选全国呼吸病血管介入组副组长单位,跻身国家队。

2019年肺血管介入方向再上新台阶,依托江汉大学强大的学术背景支撑,成立“江汉大学肺血管病研究所”。目前,肺血管介入方向作为全国唯一一家可独立开展覆盖肺部全套血管(体动脉、肺动脉、肺静脉、腔静脉)的团队,打造呼吸道的“立体救治网”,年诊治咯血、肺栓塞、肺高压、血管畸形肺血管疾病患者1000余例,病人辐射周边省市。

呼吸内镜团队为患者做检查。

呼吸内镜亚方向在全省率先开展电子支气管镜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市级综合医院中最早开展内科胸腔镜和超声支气管镜。不仅能对肺部肿块、咯血、肺结核等疾病做到准确诊断,同时还可以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气管内阻塞性疾病、肺癌等。

肺癌亚方向对肺癌治疗实行全程化管理,成立全国肺癌结节武汉分中心,采用“4D技术”(血管介入+支气管镜+胸腔镜+经皮肺穿刺)对肺部结节进行早期精准诊断;对中、晚期肺癌患者运用血管介入的优势采取全身化疗联合局部灌注化疗、内镜介入相结合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李承红透露,近年来,科室持续壮大学科优势,从最初的8个亚方向,发展至14个。

“除了中华医学会规定的12个亚方向外,我们还新增了呼吸病理与呼吸心理两个亚方向。”李承红解释,呼吸病理是确诊呼吸道疾病的金标准,取病理组织时能在现场快速做出判断,提高精准诊断率。同时,很多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对提高疾病治愈率尤为重要。

14个亚方向的超豪华阵容,让市六医院一跃成为全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亚方向最齐全的科室。

瞄准国内一流 提升科室核心竞争力

由于肺血管病常被人忽视,能系统、规范开展治疗的呼吸专科寥寥无几,大量基层患者因此延误,甚至被迫切肺保命。很多患者首诊在呼吸科,治疗在放射介入科,缺乏连续、合理、长期有效的诊疗计划。

在14个亚方向学组中,李承红瞄准国内一流,带领团队医生着力打造“肺血管介入学组”“呼吸内镜学组”等王牌亚方向学组,不断提升科室的核心竞争力。其中,肺血管介入和呼吸内镜强强联合,在全国首创“双介入”治疗模式,双剑合璧成为对付肺血管疾病的一把利刃。

组建湖北省呼吸病血管介入联盟,是专科规范化治疗满足广大患者健康需求的迫切之举。2018年12月6日,市六医院协同同济、协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南医院,联手省内64家医院组建成立湖北省呼吸病血管介入联盟。以优势专科为纽带,整合区域优质医疗资源,通过远程会诊、培训指导、标准制订、技术共享等方式,在专科医生中普及呼吸病血管介入技术,实现湖北地区相关治疗及管理质量的同质化、规范化,为百姓提供更优质、便捷的“专病专治”服务。

由市级专科领头组建省级专科联盟,在全国亦不多见。市六医院用实力“亮剑”,在发起之初,即得到了同行的一致认可和积极响应。

2019年,他们再次牵头组织省内103家医院成立了湖北省肺血管病联盟,救治咯血、肺癌、肺栓塞、肺动脉高压等疾病患者200余例,年手术量1079台,平均一天3台手术。

借助“黑科技”服务精准医疗。引进电磁导航支气管镜,为支气管镜装上GPS定位导航,实时、精准引导支气管镜直抵病灶,让肺部小结节无处遁形。粒子植入“定点爆破”肺部肿瘤,开创肺癌微创治疗的先河,将肺部肿瘤的治疗提升到新的高度。

疫情期间,完成了全球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右心导管术,诊断了全球首例新冠肺炎合并肺动脉高压;完成全球首例新冠肺炎合并肺栓塞的溶栓和吸栓治疗;参与了新冠肺炎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治疗指南的制订。

作为主要参与者,李承红主任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建议》得到了国内诸多专家的认可与接受,与欧洲和北美的国际血栓专家进行了交流,增加更多新的临床和研究证据,并翻译成英文版指南,发表在国际血栓领域的知名期刊《血栓和止血》上,对全球的疫情救治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市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立的“燎原巡讲团”由李承红主任亲自带队,率领血管介入、呼吸内镜、睡眠等亚方向带头人组成的专家团,每个月深入省内区县级医院进行巡讲,讲呼吸领域的最新进展,推介科室的新技术,畅通双向转诊的渠道,谋求“双赢”的合作机会。2年来,巡讲团足迹已遍布潜江、应城、荆州等20余家县市级医院。

未来,医院将加快发展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全力支持创建省级重点专学科,打造在全国有引领地位的咯血中心,提升肺血管病研究的学术地位和学术水平,办好江汉肺血管病高峰论坛。建立具有广阔国际视野、敏锐创新意识、显著区域辐射作用、高度信息化的集预防、诊断、治疗、科研、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呼吸与危重症重点专科,建设省内知名的呼吸与危重症首诊治疗中心、教学培训中心、信息交流中心、科研攻坚中心和健康管理中心。

发展时间轴

1998年 在省内率先开展电子支气管镜诊疗。

2003年 在国内率先建立“病房—门诊—家庭”三位一体的慢阻肺治疗康复体系。

2005年 首次组建慢阻肺组、肺部感染组、呼吸内镜组、呼吸重症组、肺癌组、支气管哮喘组、咳嗽组、肺康复组8个亚专业组。

2008年 建立睡眠呼吸疾病组,在全市市级医院中最早开展睡眠监测诊疗技术。

2009年 建立间质性肺疾病组。

2012年 建立肺血管介入组,成为全国第三家、湖北省首家由呼吸内科专科医师开展肺血管介入手术的科室。

2013年 建立肺动脉高压组。

2016年 在市级综合医院中首家开展超声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

2017年11月 建立医院“呼吸病血管介入诊治中心”及“咯血中心”。

2018年12月6日 联合省内64家医院组建湖北省呼吸病血管介入联盟。

2019年 联合省内103家医院组建了湖北省肺血管病联盟,并成立江汉大学肺血管病研究所。

2020年 全市率先开展电磁导航支气管镜。

(撰文:刘璇 袁莉 罗瑶 刘望 李苗)

【编辑:邓腊秀】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