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李兰娟等“云聚”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共论科学抗疫,“武汉造”新冠灭活疫苗实现领跑

9月24日,第十三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在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开幕。 记者高勇  摄

长江日报-长江网讯 9月24日,第十三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在汉开幕,以“科技抗疫,产业赋能”为主题,将为疫后武汉带来生物医药发展新机。该大会是国家生物产业领域规模最大、层次最高、最具影响力的盛会。

武汉发展生物医药,具有巨大潜能和显著优势。我省生物领域的高层次人才5000多人,生物医药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基因工程、细胞治疗、数字影像等技术走在了全国乃至全球的前列,湖北武汉正在全力打造世界级的生物产业集群。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司长沈竹林介绍,武汉是我国生物产业的重地,产业基础好、科教资源优、创新能力强、发展空间大,“我们希望武汉用好优势,锐意进取,在全国生物经济发展中走在前列”。

疫苗研发:在汉两大科研“强者”协同攻关,“武汉造”新冠疫苗“领跑”

武汉华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核酸检测实验室。      记者高勇 摄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病毒性疫苗研究一室副主任孟胜利在大会上揭秘“武汉造”新冠疫苗:研发速度快,但对安全等级要求高,幸得武汉两大科研“强者”协同攻关,最终在新冠灭活疫苗技术路线上实现“领跑”。

据悉,“武汉造”新冠灭活疫苗由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与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合作研发,目前已进入三期临床试验阶段。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具备大规模灭活疫苗生产能力,而中科院武汉病毒所有P3实验室和P4实验室,能满足疫苗研发安全方面保障。双方“强强联手”,研发出“武汉造”新冠灭活疫苗。如果进展顺利,经过III期试验后,该疫苗就将正式进入市场,为人类战胜新冠病毒带来希望。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晓明介绍,目前,三个新冠灭活疫苗全部进入III期人体临床试验,这其中,就有武汉生物所正在进行的III期临床试验。

病原检测:“火眼”走入17个国家和地区,要将武汉建成未来全球防控传染性疾病中心

武汉华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核酸检测实验室。记者高勇 摄

“从第一天100人/天,到后来在武汉达到10万人/天,目前最高峰具备一天200万人检测水平。”华大集团董事长汪建在大会上介绍,“火眼”实验室在新冠核酸检测中,几个月内实现了检测量飞跃。

“火眼”实验室主任田志坚介绍,在疫情期间,武汉“火眼”实验室累计检测核酸样本超过70万例。疫情期间,“火眼”实验室不断升级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实验室的机动性、灵活性,同时降低建设成本和缩短搭建时间,以此来适应不同地区的检测需求。

目前,“火眼”实验室所使用的高通量自动化仪器设备已经从武汉走向全球,并在超过110个国家中投入使用,帮助完成核酸检测超过300万例。“火眼”实验室走入17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已建立58个实验室。

汪建介绍,华大“火眼”从武汉走出,未来期待在汉发挥龙头作用,围绕“火眼”实验室串起上下游产业链,建立大型基地,“将武汉建成未来全球防控传染性疾病的中心”。

前沿医疗:聚焦免疫细胞治疗、3D生物打印等,光谷规划建设前沿生物技术产业园

快装式负压硬气膜核酸检测实验室。     记者高勇 摄

大会上,光谷生物城发布在国际生命健康园规划建设前沿生物技术产业园。

该园区重点聚焦免疫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合成生物学、3D生物打印、IT与BT融合等前沿生物技术新方向,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中源协和、波睿达、纽福斯、滨会生物、凯瑞康宁等5家企业作为首批入驻企业与光谷生物城签署了入驻前沿生物技术产业园协议。据悉,前沿生物技术产业园项目选址于高新六路以北,光谷六路以东,规划用地面积为400亩,2030年建设成为中国前沿生物技术产业核心区、世界一流前沿生物技术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专家发言】

钟南山:大规模接种疫苗需要1至2年时间



24日,钟南山院士视频连线中国生物产业大会。      记者高勇 摄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大会线上演讲说,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2900万例,死亡人数超过90万例,疫情还在发展,形势严峻。

钟南山说,新冠肺炎患者在出现症状前5天及后5天传染性最强,一周后将显著下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死率非常高,接近40%。

钟南山认为,今冬明春,疫情将继续存在或发展,提醒大家继续坚持保持距离、佩戴口罩、勤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钟南山提醒,一旦发现局部地区疫情,必须采取社区层面联防联控、社区全民核酸筛查、追踪密切接触者、隔离核酸阳性的无症状患者等措施。

针对大家关心的预防策略,钟南山介绍,完成大规模接种疫苗需要1至2年的时间。目前,中国与40多个国家保持合作,并已经获批在巴西、俄罗斯等国家开展III期临床试验,4款疫苗已与国际合作进入III期临床试验。



24日,李兰娟院士视频连线中国生物产业大会。     记者高勇 摄

李兰娟:人工肝等新技术可大大降低重症患者病死率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在大会线上演讲说:“用人工肝、干细胞、微生态等新技术救治重症患者,可大大降低病死率。”

李兰娟介绍,曾有位“断崖式”危重患者,住院期间突然呼吸困难,每分钟心跳仅35次,血氧指数低到测不出来,情况非常危急。医疗团队给他做了紧急气管插管,用上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抗休克治疗、小剂量激素,才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此后又接连进行两次人工肝治疗后,患者病情平稳,住院43天康复出院。

“我们去病房看他,他知道自己捡回一命,冲着我们竖大拇指,非常感激。”李兰娟院士总结说,“呼吸支持+人工肝治疗清除细胞因子”,是抗低氧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重要治疗方法。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ICU接受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的细胞因子风暴早中期重型患者,存活率达100%。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福生。     记者高勇 摄

王福生:干细胞治疗安全性及疗效显著

解放军第302医院肝病生物治疗研究中心主任、全军传染病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福生,在大会线上演讲中介绍了新冠肺炎的临床免疫治疗和干细胞治疗最新进展。

王福生介绍,新冠肺炎重症病程的特点是症状不典型,进展快。目前,治疗新冠肺炎没有特效抗病毒治疗药物。

王福生院士团队发布了全球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组织病理报告,揭示了死亡患者肺部典型的ARDS病理特征,提示了免疫损伤是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提出了优化临床免疫治疗和激素治疗方案。

他介绍,开展干细胞治疗的总体目标是,研究干细胞临床治疗重症患者的安全性与疗效,创建临床治疗方案,以阐明干细胞疗效的机制,加快干细胞治疗药物的申报。

Ⅰ期临床试验的初步结果显示,干细胞治疗安全性及疗效良好、显著,他特意提到,经过干细胞治疗的不少康复患者在出院后,主动捐献了恢复期血浆。



24日,张定宇在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上发言。    记者高勇 摄

张定宇:保持“晴天打伞”防控机制 物资储备不低于30天

“我们要保持‘晴天打伞’的工作机制,坚持常态化防控疫情,让防控机制更顺畅。”“人民英雄”、湖北省卫健委副主任张定宇说,要常态化防控,巩固决定性成果。

张定宇说,全省将全力防控可能发生的疫情,坚持疫情防控的领导体制机制、指挥体系不变,建立疫情报告直通车,监控疫情机制。目前,湖北省已经做好了救治准备,也储备了一定量的隔离场所,物资储备不低于30天等等。更加注重人、地、物,加强常态化防控,核酸检测,强调强化精准流行病学调查等等。

目前,湖北省已经开展大培训、大演练、大督查,极大提升专业能力、防控能力。张定宇介绍,截至目前,全省有40多万人参加疫情防控培训,网上已培训完成30万题库的练习。

张定宇介绍,着力打造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湖北样板。目前,湖北补短板项目有2247个,总投资规模预计2545亿元,全省详细规划了今后3年的“四大体系一个平台”,即: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医疗救治体系、基层防控体系以及重大疫情信息平台的建设任务,加快公共卫生3年补短板项目。

【签约亮点】

国药集团向武汉赠20万支新冠肺炎灭活疫苗

大会上,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技术股份公司向武汉市人民政府捐赠10万人份(20万支)新冠肺炎灭活疫苗,用于武汉抗疫一线人员及驰援武汉的医护工作者的自身防护。

国药集团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医药健康央企、世界500强企业,去年在汉实现营业总收入超230亿元,纳税超5亿元。此次与武汉市人民政府签署新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进一步聚焦大健康产业,发挥各自优势,助力武汉市疫后重振和建设世界级大健康产业集群,推动中国医药集团在汉实现2000亿元营业总收入。

签约项目“国药集团产业园项目”将重点发展疫苗、基因工程药物、血液制品、化学药制剂、中药、医疗器械智能制造、医药与医疗器械商贸流通、智慧公共卫生服务、第三方医疗服务、功能性食品、动物用生物制品等产业。

277亿元项目签约, 一批总部、创新中心、创新药生产线将在汉布局

大会共有32个产业项目签署投资协议,总投资额277亿元,其中包括人福医药集团、中源协和、东阳光药、开立医疗、嘉必优等多家上市企业项目。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纷纷在汉建总部、创新中心和新产品生产线。

人福医药集团股份公司总裁邓霞飞介绍,此次人福签下武汉人福药业高端制剂智能制造工厂等多个项目,“人福是光谷生物城进来的第一家医药企业,在国内药企参与全球化竞争方面,我们走在了前面,未来人福会继续携手武汉、扎根光谷,持续赋能大健康产业”。

武汉本土企业继续与城市共生,刚登陆科创板的嘉必优带来总部及研发基地项目;外地企业纷纷加持,深圳开立生物带来了“开立医疗高端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北京天智航带来了“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项目,德国Eckert&Ziegler集团带来“核素药物研发生产基地和亚太总部”项目。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李明还打算在光谷生物城建设单抗测序平台和个体化新抗原癌症治疗平台,实现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在质谱仪和蛋白组学领域的突破。

会议休息时间,与会嘉宾与人民英雄、湖北省卫健委副主任张定宇合影。记者高勇   摄

【疫苗进展】

目前试验进展好于预期、快于预期新冠灭活疫苗有望今年底上市

新冠灭活疫苗进展到哪一步?安全有保障吗?什么时候上市?针对广泛关注的问题,在第十三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上,相关权威人士进行了回应。

汉产新冠灭活疫苗目前试验进展好于预期,快于预期

什么叫灭活疫苗?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晓明打了一个比方:这就像红薯,生的红薯可以种在地里成长,熟红薯可以吃,不能长,“灭活疫苗,就是把繁殖的病毒灭了,我们的灭活疫苗,就类似熟红薯”。

目前,不时有入境新冠病例出现,我们的新冠疫苗也在加紧试验中。杨晓明说,对疫苗,我们是严谨的,三个词:“快速、有效、安全”。新冠灭活疫苗,包括在阿联酋等国家做的试验结果,目前的试验显示安全性能良好。

杨晓明介绍,新冠灭活疫苗目前试验进展好于预期、快于预期,“离成功还差最后一公里”,2020年年底有望上市。杨晓明表示,一旦新冠灭活疫苗上市,将是规模化生产。

■已在阿联酋进行数万人III期临床试验,中国新冠疫苗安全性良好

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首席科学官朱涛介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康希诺与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团队合作,利用成功研发埃博拉疫苗的腺病毒载体平台进行新冠疫苗研发。该疫苗为全国首款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新冠疫苗,目前正在巴基斯坦、俄罗斯等国进行III期临床试验。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病毒性疫苗研究一室副主任孟胜利也介绍,国药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和国药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两款新冠肺炎灭活疫苗已在海外进行III期临床试验,其中在阿联酋就已有数万人参与了临床试验。他说,“目前中国的疫苗效果良好”。

两位专家均表示,从临床数据来看,两款疫苗的临床不良反应率极低,且多为轻微,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在全球目前进入临床试验的新冠疫苗对比中,数据偏低。

■确保疫苗获批上市前达到国际标准

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首席审评员王涛介绍,SARS疫情结束后,2005年推出突发重大疫情所需药品的特别审批程序,为应急疫苗审批“提速”。但应急疫苗研发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由此带来失败风险高、研发成本高等问题。目前,新冠疫苗III期临床试验正在进一步推进中,“有效性和安全性依然是基本要求”。

王涛介绍,为了给予疫苗研发企业、机构更精确的指导,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起草制定了5条技术指导原则、一份申报资料要求和技术审评要点。

王涛介绍,目前,我国研发的III期疫苗正在境外进行试验,“疫苗是公共卫生产品,下一步,中心将继续推进疫苗的研发工作,同时,加强与国外监管机构间疫苗监管标准的协调沟通,确保疫苗获批上市前达到国际标准。”

(长江日报记者李佳 王春岚 刘晨玮 胡义华 陈诚 吴曈 陈洁 见习记者熊诗琪 通讯员田瑶林 翟磊 龚碧婧)  统筹:马振华

【编辑:姚昊】

(作者:李佳 王春岚 刘晨玮 胡义华 陈诚 吴曈 陈洁 熊诗琪 马振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