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光”同行的1分38秒,“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完成深空机动

在北京飞行控制中心现场,研制人员在不断计算着天问一号的通信时延,记者还看到了一个名词叫“光行时”。什么是光行时?它有什么作用呢? 为什么要显示在屏幕中央?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型号总师 崔晓峰:光行时就是探测器上的无线电信号传输到地球产生的延迟,这个是由距离产生的。那么因为传播的速度是和光速一样的,所以叫光行时。

记者:我刚刚看我来的时候大概是1分37秒,现在已经到1分38秒,又长了零点几秒了,是不是一个直观的反应?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型号总师 崔晓峰:对,它和地球的距离不断越来越远,所以这个光行时就越来越长。大的时延产生之后,实际上你看到的状态,是若干时间以前的状态。

用光速行驶1分38秒,是2940万公里左右,也是这一刻天问一号与地球的距离。在这个大厅里的每一个人,都是看着这个数字从零一点一点增加,见证着天问一号走过的路。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型号总师 崔晓峰:对我们来讲的话,虽然它离得很远,但是我们感觉它在身边一样,因为你时刻都在关注着它的每一点状态,还有它的距离的每一点变化,实际上时时刻刻都在脑子里面关注的。

当然,研制团队也不是只能从这些数字中了解天问一号的信息。国庆那天,这张带着五星红旗的太空“自拍照”传回了地球,让牵挂着它的朋友们兴奋不已。

事实上,由于本身个头较大,要想实现全貌自拍,天问一号需要使用一个长达15米的“自拍杆”。不仅资源消耗大,而且容易产生安全隐患。为此,研制团队提出了“分离式监测方案”,也就是在合适的光照条件下,“抛”出一个轻型相机对天问一号进行拍照,并通过Wi-Fi通信把图像实时传回“天问一号”探测器上。

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深空探测总体部部长 耿言:这个也是在看它的飞行状态好不好,应该还会有,希望能看到它的飞行状态的时候。

记者:是不是得到火星附近也得再拍一张?

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深空探测总体部部长 耿言:应该会有,希望再看看有没有更多的惊喜。

尽管后面的时延会越来越长,考验也越来越重,但是我们也会期待着更多的惊喜。4个月后,火星见!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央视:记者 魏毅 王世玉 马晓勇)

【编辑:金鑫】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