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钢”多了,“气”要更多!著名军事史专家、国防大学教授徐焰少将谈黄继光精神

长江日报-长江网讯(记者柯立 李煦)作为著名军事史专家,国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徐焰少将曾撰写出版了《第一次较量》《毛泽东与抗美援朝战争》等专著,在抗美援朝战争史研究上提出了很多独到见解。近日,徐焰少将接受长江日报记者专访,介绍了70年前气壮山河的抗美援朝战争,尤其是上甘岭战役中惊心动魄的史实;他认为,黄继光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时代意义,需要传承与弘扬。

徐焰少将。本人供图

英雄事迹极大地激励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长江日报记者:抗美援朝中涌现出了很多英雄,黄继光的事迹在其中有什么特殊意义?

徐焰:抗美援朝的特级英雄两个,一个杨根思,一个黄继光。一级英雄十几个,特级英雄就俩,这两个是最有名的英雄。



这是杨根思像。新华社发

杨根思在解放战争中就是英雄,1950年参加全国英模代表大会,在天安门开完会之后马上随部队入朝。他的连队坚守第二次战役东线的黄土岭高地,伤亡惨重,他作为连长带领仅存的一个排战士,子弹打光了,就剩下几个伤员和一个机枪排长,那时候爱惜武器,他让机枪排长赶紧把重型机枪扛下去,又对伤员说你们能爬着走就赶快走吧。他独自拿着炸药包在那里坚守,美军上来了,只听轰隆一声巨响,正往外撤的战友知道连长牺牲了……

特级英雄黄继光(油画)。新华社发

黄继光的事迹是堵枪眼。他往上冲的时候,突然出现一个原来不知道的暗火力点,他把最后一颗手榴弹扔进去,估计炸倒了机枪手,但敌方有人接力,火力只停了几秒钟,又继续向我方射击。黄继光一下子就扑上去了,用胸口堵枪眼。我看过他的遗照,整个人被打得像蜂窝似的,非常悲壮……

志愿军作战英勇,抗美援朝涌现功臣30万,这两位特级英雄极大地激励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当时是一人参军,全家光荣,村里的地替你耕,孩子上学不要钱,各种优先保障,家门口挂光荣军属牌子,倍受尊敬。谁在战场上立功,县政府乡政府敲锣打鼓到家中送喜报。

当时堵枪眼的,还不止黄继光一个人,有好多位。黄继光因为事迹更典型,被授予特级英雄。

继承老一辈人的精气神儿,软实力硬实力两手抓

长江日报记者:黄继光精神在今天,传承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徐焰:黄继光精神主要体现在两点,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黄继光在新中国成立后入伍,入伍之后主要接受爱国主义的教育。在战场上,他有压倒敌人的气概,即使手头没武器了,用自己的身体也要扑上去。

这两种精神,今天仍然重要。尤其爱国主义精神,去年香港的风波和今年的抗疫,给全国人民上了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今天,我们还是面临着美国的打压,还得有当年的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毛主席把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看成纸老虎,他也是讲辩证法的,既是纸老虎又是铁老虎,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具体问题还得把它看成铁老虎,要认真对待,最好的办法是发展自己的力量。无论是战争还是中美贸易战,关键还是实力和实力的对抗。



2016年12月20日,黄旭华在办公室内与同事交谈。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今天,黄继光精神也体现在很多英模人物身上,比如新中国成立70周年荣获共和国勋章的黄旭华、申纪兰等人。黄旭华几十年隐姓埋名研究核潜艇,现在90多岁了,还坚持上班;申纪兰从第一届到第十三届都是全国人大代表,男女同工同酬最早是她提出来的,他们就是和平时期的黄继光,对国家作出重大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发言( 2009年3月5日摄)。 新华社记者 邹伟 摄

在强军征程中,也要弘扬抗美援朝精神,传承黄继光等英模人物的精神。总书记说过:“当年抗美援朝,毛主席用诗意的语言总结胜利之道:敌人是钢多气少,我们是钢少气多。”而现在,我们“钢也多了”,“气”要更多。今天我们的硬实力要上去,还要继承老一辈人的精气神儿。虽然跟过去比,我们的硬实力强多了,但与最强对手比、与美国比,还是有一定差距,需要软实力、硬实力两手抓。软实力就是像抗美援朝中涌现的奋斗精神,硬实力是东风41、飞机大炮、芯片、操作系统等科技实力。只有软实力和硬实力两方面都强,中国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上甘岭战役守住了对抗美国最辉煌的一仗

长江日报记者:抗美援朝众多大大小小的战役中,您印象最深刻,觉得最重要的战役有哪些?

徐焰:我认为是第二次战役,真正改变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进程。

第一次战役主要是遭遇与反突击战役,我方打退了对方,但未伤其筋动其骨。

第二次战役是中国历史上对抗美国最辉煌的一仗。纽约先驱论坛报当时发表文章,说这是美陆军史上最大的败绩,中国把“盟军”从青川江边打回到三八线以南去了。在西线,我军差不多把对方第8集团军包围,使其放弃平壤,逃到三八线以南;在东线,长津湖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3个军,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10军,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长津湖地区直接较量,创造了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迫使其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并从海上逃跑。

第二次战役,志愿军在东西两线同时大捷,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后面就进入拉锯战,双方伤亡都很大,都很疲惫,谁也攻不动谁,所以第五次战役以后停下来了,干脆就在三八线守着。

第三次战役主要是守,1951年秋,“联合国军”在200余公里的战线上发起大规模的“秋季攻势”,反“秋季攻势”是我军战争史上空前规模的阵地防御战役。要守住三八线,必须在敌人绝对优势的火力下,解决我方阵地生存问题。

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在进攻志愿军阵地之前,先用飞机轰炸,有时一天内发射炮弹多达1万—3万发。一个山头扔下几百数千颗燃烧弹,整个山头成为火海,火凉了之后,再以20至60辆坦克反复冲击。当时最怕燃烧弹,毛岸英就是遭遇燃烧弹牺牲的。敌方往志愿军司令部一下子扔几千颗燃烧弹,整个山沟烈火熊熊,石头都烧得通红,木头房子变成了灰,里面的人一个也活不了,除非躲进防空洞。

怎么办?开始是反复争夺阵地,野战工事先让他们炸,等敌方占领后还没来得及修工事,当晚必须反击,夺回来,第二天阵地再被炸掉,晚上再反击夺回来……上甘岭战役就是这样打的,双方争夺43个昼夜,反复拉锯。

在坑道里坚守很苦,没水,压缩饼干都咽不下去,最后舔岩石上流的水。运输员晚上爬着送水,子弹把运水的铁桶打漏了,水全漏光了,只好运萝卜等含水分的东西。《一个苹果》就是上甘岭战役中的故事,几个人轮着吃,一人咬一口,非常不容易。

上甘岭战役的重大意义,就是解决阵地生存问题。这个阵地其实很小,是两个连的防御阵地,打完一个连再上去一个连,打了43天,换了40多个连,残余人员进坑道里,最后全打乱了,十几个连的剩余人员都进到一个坑道里头,成立临时党支部,马上重新编组,立刻还能作战。上甘岭打完之后,美军也不进攻了,当然他们的钢筋混凝土工事我们也不好攻,最后双方的阵地谁也攻不动,只好谈判,签停战协定。表面看起来打成平手了,但实际上美方自己感觉是失败的;对于中国来讲,那可是个伟大的胜利。这相当于一个拳王和一个刚治好的病夫打架,最后打平了,和了。

朝鲜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不能划等号

长江日报记者:您在抗美援朝专著中写过一句话,被广泛引用、影响深远,您说“朝鲜战争本来不该打,但是抗美援朝不得不打;朝鲜战争是平局,抗美援朝是伟大胜利”,您为什么这样说?

徐焰:研究抗美援朝战争,原来我觉得有一个最大误导,就是把朝鲜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朝鲜战争是朝鲜内战,不在中国控制范围之内;而抗美援朝是美国逼到中国家门口了,我们不得不打。朝鲜战争是6月25日爆发的,抗美援朝是10月25日,中间差了4个月;朝鲜战争是平局,从三八线开始、回到三八线,抗美援朝战争是从鸭绿江边开始的,从鸭绿江边打到三八线。这两个概念要分清楚。

美国在出兵朝鲜的同时,以“台湾海峡中立化”“台湾地位未定”为名,宣布派驻菲律宾的美国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其军事顾问团进驻越南。按毛泽东的话讲:这三把刀插在我们身上!朝鲜一把插在头上,越南一把插在脚上,台湾一把插在腰上,这个仗就非打不可。光是朝鲜内战,我们可以不管,但涉及中国台湾,我们就不能不管,这仗不打怎么行?

1950年的中国百废待兴,GDP才155亿美元,美国当时3000亿,相差近20倍。这种情况下,美国放心大胆地欺上门来。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杨尚昆在1951年1月1日的日记中写道,主席出兵朝鲜参战之举“实是万分英明的,有远见的决定……如果当时要由我来决定,我则会偏于‘苟安’……”

抗美援朝是毛泽东一生最难的决策。据其卫士长李银桥回忆:从1950年10月1日金日成向中国政府请求出兵支援,到10月19日最后下决心,18个昼夜毛主席没睡个好觉,有时候三天三夜睡不着,一辈子没见主席这么紧张过。这可不是开玩笑,事关国家命运,打还是不打?万一打败了怎么办?美国攻进来怎么办?这个决心的确太难下了。大多数人认为力量悬殊、这仗没法打。毛主席思来想去,10月13日电告周恩来:“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新中国的举国体制从抗美援朝开始

长江日报记者:抗美援朝对于新中国有哪些重要意义?

徐焰:抗美援朝以非凡的勇气和气魄,敢于跟美帝国主义斗争,维护我们的民族尊严,达到援救兄弟邻邦的目的,履行了国际义务。从三八线到鸭绿江边,我们打出了一个几百公里的战略缓冲区,打出了国威军威,打出了几十年的和平建设环境。

它证明了常规战争我们不怕世界上最先进的美国,证明了中国陆军世界一流。之后我们再度面临核战争的威胁,中央决定赶快研制原子弹,“两弹一星”搞出来之后,对手也不敢对我们打核战争了。

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共产党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威信,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真正站起来了。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屡战屡败。抗美援朝可不一样,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来了,接近鸭绿江边,我们把对方打得溃不成军,向南逃到三八线,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中国人在鸦片战争以后丧失的民族自尊和自信,让这一仗找回来了。

抗美援朝还使国内环境更加稳定。出兵前国际国内反动气焰嚣张,一看美国参与朝鲜战争,广西那帮土匪蹦跶得最凶,国民党战犯一个个精神起来。电影《英雄虎胆》的描述很真实,土匪头子扬言:“美国在仁川登陆了,马上第三次世界大战要爆发了。”人就凭一股气儿,美国在朝鲜输给了我们,国内剿匪和镇反更有精神动力了,那帮土匪反革命都蔫了,蒋介石反攻大陆全无胜算。很快,剿匪镇反一年多内就完成了。

抗美援朝虽然花了一些钱,付出了一些代价,但是凝聚力起来了,全国人民支援抗美援朝,捐飞机捐大炮,我们举国体制就在这个时期建立起来的。举国体制是我们的一大优势,包括今天的抗疫,也受益于举国体制。爱国卫生运动源于1951年抗美援朝反细菌战,那时虽然医疗卫生体系很落后,但每个村每个乡都有爱国卫生委员会,哪里发现可疑病人了,如果可能是细菌感染,就得马上报告。这在全世界也无先例,只有中国建立起了全民的防疫系统。举国体制和爱国卫生运动,抗美援朝时建立起来的,一直到今天还在发挥作用。

事过70年之后再看抗美援朝,还真是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人家三把刀插过来,欺负到家门口了,不敢迎战,对方将得寸进尺。抗美援朝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包括体制上奠定的基础,形成强有力的一套系统,在70年后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毛泽东当时说:“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编辑:戴容】

(作者:柯立 李煦)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