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脱贫成果,扶贫工作队办“爱心超市”助力“精神脱贫”

长江日报-长江网10月19日讯(记者李金友 通讯员董芙蓉)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在市审计局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江夏区均堡村2019年提前实现整村经济脱贫。市审计局介绍,为把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扶贫工作队在村里办起“爱心超市”,鼓励村民参与公益劳动、办产业挣积分,再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生产物资,通过推进“精神脱贫”调动村民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形成特色产业,提升村民的认可度、满意度。

江夏区均堡村,位于武汉市最南端,常年居住约200户左右。2016年初,武汉市审计局扶贫工作队入驻均堡村。当时,该村近三分之一的家庭是贫困户,村湾环境不尽人意,而且不少村民“不想干、不愿干”,还认为驻村的扶贫干部不过就是来走过场,对扶贫工作队冷眼相待。

“群众的态度,让我们压力山大。”扶贫工作队队长、审计局干部龚宇介绍说,扶贫攻坚,责任重大,“再难也要干”。队员们首先“摸家底”——挨家挨户登门调查,吃了一次次闭门羹、坐了一次次冷板凳之后,他们建立了详尽的村民档案。谁家几口人,收入来源是什么,还有谁家的房子是危房,谁家是因病致贫,有没有适龄儿童没入学等,工作队都摸得清清楚楚。

分析致贫原因,工作队和村干部精准扶贫,用实际行动赢得信任,推进脱贫致富。找资金,帮村民改造危房、硬化村湾道路;兜底,帮患有重大疾病的村民落实医疗保障、帮助适龄儿童入学接受教育;找项目,引入瓜蒌种植基地项目,引导村民由种粮、种菜扩展到种药材,提升脱贫致富技能。

经过三年帮扶,均堡村2019年提前整村脱贫销号,贫困户全部脱贫出列,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也都有了保障。

怎么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是工作队接下来面临的又一道考题。“经济脱贫了,还要‘精神脱贫’。”龚宇表示,要通过有效的办法,激励村民不能满足于现状、激发他们致富的内生动力,树立起爱家护园的文明新风,以此推进乡村振兴。

工作队和村干部尝试在村里建个“爱心超市”,让村民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及生产物资。积分从哪儿来?根据“爱心超市”积分细则,村民参与村里的公益活动,如清扫道路、志愿服务等可以挣积分;建设和美家庭、尊老爱幼可以挣积分;种地养殖也可以挣积分……工作队细化与村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细化为5大类、24个方面,参与任何事项,都可挣积分。这些积分,1分相当于1元钱,在“爱心超市”里可以“买”米面油等生活物资及生产用品。

“爱心超市”怎么建?工作队向帮扶单位和个人发起献爱心扶贫募捐,用募集的爱心捐款购买了油、盐、洗衣粉、卫生纸等生活用品。

村民刘纯光热心参与村里的公共卫生打扫和防火防汛等公益事业,积了337分,是村里的最高分,在“爱心超市”兑换了米、面、油和其他生活用品。摘掉了贫困帽的刘昌兴,用积分兑换了三件冬衣。村民刘茂林养小龙虾,刘卫兵养土鸡,刘昌利积极参与村里的瓜蒌种植基地建设……他们在奋力致富的同时,还获得了“奖励”积分。

“建爱心超市,用积分换生活用品,实际上是对村民们脱贫致富的鼓励和肯定。”武汉市审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这种方式,旨在激发村民们干事创业、热心公益、建设美丽乡村的热情,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编辑:邓腊秀】

(作者:李金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