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家退场318家升级,武汉菜市场“大变脸”

沙湖边市集一楼亮丽的霓虹广告和摆放整洁的商品。记者高勇 摄

长江日报-长江网10月19日讯(记者刘睿彻 吴曈)107家关停转向,318家改造升级,10月19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新闻发布会,会上透露,迄今最大规模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完成,市民买菜体验焕然一新。

农贸市场又被称为菜市场,“菜篮子”一直是武汉重要民生工程。据悉,纳入武汉本轮改造的菜市场共有425家,107家菜市场因不符合城市规划,或不具备改造条件关停转向,这意味四分之一的武汉菜市场 “退场”,另外四分之三的菜市场则提档升级,全新归来。

武昌区沙湖边市集由过去的宏祥路生鲜市场改造而成,从曾经的“脏、乱、差”变成了“网红打卡地”。不仅配备了中央空调,各类菜品摆放有序,还可追溯产地。“90后”张妮说:“在这里买菜让人舒适、放心。”

沙湖边市集绿植环绕的二楼文化长廊漫画展。记者高勇 摄

在汉阳区邓甲生鲜市场,公益平价专柜里每天低价售卖十余种新鲜蔬菜,还设立直播带货间。蔬菜摊户褚腊祥感慨:“市场环境好了,来买菜的人更多。”

菜市场承载着几代武汉人的生活记忆。武汉大学健康学院教授谭晓东说:“新中国成立后,国营菜场是主渠道,农产品统购统销。到上世纪80年代,各种马路菜场兴起,服务民生同时也带来‘脏、乱、差’。本世纪以来,历经多轮升级改造。”

此次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覆盖面最广,标准最高,投入最大。

对标上海标准化、智慧化、商超化三个等级,今年1月,武汉拉开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大幕。武汉重启第5天即全面推开。

据悉,318家农贸市场,小到600平方米,大到5000多平方米,基本实行“一场一策”。武汉本轮菜市场改造规模、投入均创历年之最,市级财政投入2亿元,带动各类市场改造资金共投11.8亿元。

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实地调查发现,改造后的菜市场,基本解决了过去长期存在的环境“脏、乱、差”、经营设施简陋、信息化水平低、运营管理模式落后、食品安全溯源缺失等问题。

“做好民生保障基础工作,为社会治理精细化提供条件,既提升了城市品位,也提高了市民生活品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李晓壮认为,武汉菜市场改造完成后,后续的常态化管理应该多方参与,共同促进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

标准化改造后的武汉农贸市场是怎样?

扫一扫看长江日报直播实地探访

【编辑:贺方程】

(作者:刘睿彻 吴曈)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