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战士张兆堂:感染新冠病毒重获新生,在援鄂医疗队身上看到了不怕牺牲精神

长江日报-长江网讯 “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后,很振奋!”23日上午10时许,八旬抗美援朝老战士张兆堂穿好军装,守在电视机前观看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听到讲话精彩处,老人激动地鼓起了掌。

张兆堂 志愿军24军70师209团战士。记者苗剑 摄

“铁脚板”成为队列里的排头兵

“你去吧。”1954年夏季汛期结束后,张兆堂找到父亲说自己想当兵,父亲没有多说一句,爽快地答应了。这样简短的回答,张兆堂并不感到意外,因为父亲“也是当过兵的老革命”。

在张兆堂记忆中,一家人住在黄陂。当时,父亲是地下党,因为负责征税工作,被日本鬼子找借口抓去坐了牢。出狱后父亲更坚定了抗战的决心,加入了黄陂地区的抗日武装。“党组织想了很多办法营救,父亲说不能忘记党恩。”

“坐了六天六夜闷罐子车,车厢里没座位,就铺着草坐。”张兆堂说,当时觉得当兵很光荣,没过多久,就坐上了北上抗美援朝的火车。到达朝鲜后,他随志愿军24军70师209团驻扎在元山,成为部队里的一名通信兵。

张兆堂(后排左二)和战友的合影。记者夏奕 摄

停战协议签订以后,敌特活动仍较为频繁。张兆堂回忆,部队驻扎以后,时不时会遇到一些打探情报的特务。有一次,执行完任务回到连队驻地,不远处一位军人的背影引起了张兆堂和战友的警觉,便问了门口的哨兵。

“他说自己是师部的,来借锤子和一些工具。”哨兵的回复,让张兆堂和战友产生了更大的怀疑。“师部在那个方向,他怎么往相反的方向走了呢?”大家赶紧追上去,拿枪截住了这位军人,经过审讯,他是南朝鲜的特务。

在元山时,满山跑的张兆堂因为行动速度快,被战友们喊作“飞毛腿”“铁脚板”,大大小小的任务,他总是抢着做。一次,发报机没电了,排长发出穿过封锁线取回干电池的任务,张兆堂立马起立喊“报告”,自告奋勇去执行任务,来回2个多小时,顺利取回了干电池。因为执行任务积极,他逐渐从一名普通战士,成为了队伍里的排头兵,列队时战友们都向他看齐。

从朝鲜回国后,张兆堂转业到武汉当了民警。受他的影响,儿子张辉高中毕业便参了军,转业后也当了警察。在武汉市公安局工作期间,张辉破获大要案件200余起,挽回经济损失10亿元左右,立三等功4次,8次受嘉奖。

张兆堂当兵时的照片(右)在抗美援朝70周年主题展览上展出。记者苗剑 摄

用药品说明书记下抗疫军民鱼水情

今年1月下旬,张兆堂感到身上疼痛,陆续出现发热、喘不上气、咳嗽等症状,老伴也出现了类似症状。意识到父母可能感染了新冠病毒,张辉四处购买抗病毒的药。后来,张兆堂夫妇在协和医院做检测后确诊。社区多方努力,为两位老人协调到了火神山医院一科一病区的床位。

兵役证、老照片、防汛抗灾三等功立功证……前往火神山医院前,想着“给自己打气”,张兆堂戴上了军帽,背上了装有这些东西的挎包。他没想到,自己和老伴在火神山医院遇到了军队援鄂医疗队。

小姑娘唐杰,人不仅活泼机灵,而且打针不疼;小豆子不怕脏不怕累,病房的卫生总是做得干干净净。治疗的日子里,张兆堂跟医疗队结下友谊,大家也得知这位老人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战士。其间,医疗队员送来一床被子,更让张兆堂感到子弟兵就是亲人。“这份恩情不能忘”,他拿起床头的一个药盒,抽出里面的药品说明书,陆续记下了唐杰等18位来过病房的子弟兵“亲人”的名字。

老伴病情较轻先治愈,张兆堂担心自己熬不过去。老伴出院当天,唐杰发现,原本应该高兴的张兆堂情绪有些失落。“奶奶出院了,说明您把她照顾得好,难道把自己照顾不好吗?”唐杰安慰张兆堂说,从那以后,她和医护人员每次查房都会鼓励这位老战士积极治疗。

“您是抗美援朝打败侵略者的英雄。今天,您又战胜了新冠病毒,再次成为我们心目中的英雄。今天,火神山正式批准您出院。我们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敬礼!”走出情绪低谷的张兆堂,3月11日从火神山医院出院。在病房里,军队援鄂医疗队举行仪式,队员们向张兆堂敬上军礼,颁发出院证明,张兆堂回敬军礼。

张兆堂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回到家后,他和老伴每天盯着电视机,只要看到火神山医院的新闻,两位老人都会调大声音,凑到电视机前,希望能从镜头里找到救过他们的“亲人”。得知军队医疗队3月16日撤离武汉,因为处在隔离期不能出门,他再三嘱咐儿子张辉去送行。

“您和奶奶好了,是我们所有去武汉的医务人员看到的最高兴的事。”9月23日晚,央视播出《时代楷模发布厅》致敬抗疫英雄特别节目,向社会发布10个抗疫一线医务人员英雄群体的先进事迹。作为特别嘉宾受邀参加发布仪式的张兆堂,时隔半年再次见到唐杰。看到老战士走上舞台时,唐杰捂住了嘴巴,在现场几度哽咽。在这场特殊的仪式上,两代军人再次敬上军礼。

“这个敬礼让我们热泪盈眶。这不仅是医者和患者的生死之托,也是两代军人精神的传承,让我们记住这4000多位中国人民解放军,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钢铁长城,也为我们奏响了一曲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节目现场,主持人动情地说。

70周年展览上的3件物品跟他相关

10月19日,“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开幕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行,展览的最后是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专题展区。

“咦,这不是我的照片吗?”当天,张兆堂和儿子张辉特意赶到北京观看展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区的一个玻璃展柜内,他意外地看到,这里展出了他和军队援鄂医疗队员互敬军礼的照片、他的从军照和自己的火神山医院出院证明。

张兆堂的火神山医院出院证明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记者苗剑 摄

“我15岁那年就申请参军,他们说我年纪太小了,不让我去,申请了两年才批准。”23日上午,纪念大会召开前,张兆堂在家中跟记者聊起了从军照背后的故事。

张兆堂说这张照片拍摄于元山。在元山时,他和很多“新兵蛋子”,“上午培训上课,下午就去修建防御工事,有时在朝鲜的居民区附近放哨,还会帮当地居民干农活”。

“虽然我只有小学文化,但我爬山速度特别快。我特别爱当排头兵,每次都会申请先去探路。”谈起自己参与过的战斗,张兆堂的双眼更是闪着亮光。“有次放哨时,我最先爬到高处,一眼就看见对面有敌人派来的探子,我发了个暗号,和战友一起冲了上去,逼得对方摸黑逃了。”

记者在张兆堂家中看到,他珍藏了不少当年的旧物。一枚又一枚纪念章旁,还有他悉心保存的上世纪50年代朝鲜货币。“这张纸币是当时部队里一个老兵送给我的,那个时候这样的100元朝鲜币能换人民币6毛钱。”张兆堂拿出一张1957年与志愿军战友拍摄的珍贵合影,“后排左边第二个是我,右边的这两位战友,后来都不幸牺牲了。”

“展览能展出我的东西,感到很荣幸,今年抗击疫情,就像当年志愿军在战场上打仗一样。”张兆堂说,在火神山医院治疗期间,他看到了新时代军人忠诚勇敢、不怕牺牲、顽强战斗的优良作风。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的这句讲话,让张兆堂深有感触,“抗美援朝精神在医疗队那里就有很好的弘扬和传承,他们不怕牺牲,来到武汉抗击疫情,不就像为了保家卫国奔赴朝鲜的志愿军战士吗?”

“中华民族是吓不倒、压不垮的!”23日上午,听到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讲到这句话时,张兆堂忍不住大声跟着一起念了起来。在收看中,白发苍苍的他仿佛又回到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忍不住跟着电视里的老战友们一起敬礼、唱歌、鼓掌。

“当兵的,就是要勇敢,要硬气,要敢于冲锋在前!”张兆堂说,“当兵的都硬气,部队打仗就有底气,国家有了这样的兵、这样的部队,就能扬眉吐气!”(长江日报记者徐锦博 夏奕 通讯员罗维舟 侯西子)

【编辑:邓腊秀】

(作者:徐锦博 夏奕 苗剑)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