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史》主编齐德学少将: 从弱到强,中国军队创造的奇迹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漫记》齐德学 著广东人民出版社

韩国学者用汉字写下“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八个字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前夕,齐德学新著《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漫记》出版。这本书从党创建人民军队讲起,系统梳理人民军队的发展历史,并引用大量珍贵史料。

在这本书里,与抗美援朝有关的内容占了将近一半篇幅。作者笔下,不仅有宏观角度的抗美援朝历史研究,还有鲜活的、发生在当下的细节。

2006年6月,齐德学应韩国国防部军事历史编纂研究所所长邀请,到该所参加中韩两国学者关于明朝时期中韩联合抗倭的国际研讨会。在该所所长为中国学者举行的欢迎晚宴上,一位70多岁的韩国学者非常激动地向齐德学发问:“我们哥俩打架,你们为什么帮老大打老二?”

齐德学反问:“你们南北双方哥俩打架,美国为什么进来帮你们老大打老二?”齐德学接着进一步说明,哥俩打架,外来帮助老大打老二的是美国,而不是中国;是美国进入朝鲜,在朝鲜的行动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利益,中国才派志愿军到朝鲜;中国出动志愿军是对着美国军队来的,中国称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这位韩国学者听明白了齐德学的说明,气色变得平和了,向齐德学点点头,非常认真地用汉字在本子上写下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八个字。

从攻守进退梳理双方军事行动

在新书中,齐德学不仅对双方得失、伤亡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还从攻守进退的角度梳理了双方军事行动。从1950年10月志愿军参战,到1953年7月朝鲜停战,敌我双方进行的战役行动共有11个,志愿军的进攻战役多于对手。防御战役中,志愿军1951年夏季防御和秋季防御粉碎了敌方企图,上甘岭战役更是让“联合国军”付出伤亡2.5万余人而未得寸土的代价。

齐德学高度评价志愿军的第二次战役和上甘岭战役,称这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对美军打击最为严厉、给美军留下印象最为深刻、在国际上影响最大的两次战役”。

齐德学特别指出: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地面部队,从1952年夏季以后直至朝鲜停战,除发动一次他们自己称为失败的恶性赌博的“金化攻势”(即上甘岭战役)外,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状态,几乎没有什么作为,“这一点美国人写的战史和韩国人写的战史都是承认的”。



曾任军事科学院原军事历史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齐德学少将。

【访谈】

齐德学少将,曾任军事科学院原军事历史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长期从事军事历史研究工作,主要代表作有:主编《抗美援朝战争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4卷,自著《巨人的较量——抗美援朝高层决策》《你不了解的抗美援朝战争》《改写历史决定未来的较量》等,是国内较有影响的军事历史研究专家。

前不久,长江日报记者专访了齐德学,请他着重从军事角度谈谈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与我军的建设发展。

美军“王牌”部队在其历史上第一次使用“撤退”字眼

读+:您在书中写道,第二次战役和上甘岭战役,对美军打击最为严厉、美军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国际影响最大。为什么有这三个“最”?

齐德学: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予美军参战7个师中的第2师、第7师、陆战第1师3个师以歼灭性打击(包括全歼美第7师一个加强团),并予美第25师以重创,整个战役打得痛快淋漓。这次战役中,在东线作战的志愿军第9兵团在困难的情况下,将美军陆战第1师和步兵第7师打得落花流水,美陆战第1师这个美军“王牌”部队也不得不在其历史上第一次使用“撤退”的字眼。几乎所有美国当局军政要员都认为这是美军历史上的一次惨败,一次丢脸的失败。

关于上甘岭战役,应该说美军选择攻击上甘岭的两个阵地是花了一番心思的。用“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的话说,这两个高地对“联合国军”占领的金化谷地后方具有良好的观测,并用炮兵扰乱“联合国军”的主要补给线,造成“联合国军”的伤亡。所以,克拉克和当时的美第8集团军司令官范佛里特要夺取这两个阵地,以消除对他们的威胁。计划是以美第7师和南朝鲜第2师各1个营的兵力,16个炮兵营280余门大炮、数百架次飞机,作战5天左右,伤亡200人就可夺取。

用当时南朝鲜军第2师师长姜文奉的说法,从1952年10月14日至25日,美第7师攻击上甘岭597.9高地,每天伤亡200多人也夺不下来。10月25日,美军第7师撤出了战斗,而将夺取这个阵地的任务交给了南朝鲜军第2师。按姜文奉说的美第7师每天伤亡200余人计算,12天的作战伤亡就是2500人左右。对于美军一个师造成这样大的伤亡,除了第二次战役之外,就是上甘岭战役了。也就是说,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第二个对美军打击最为严厉的战役。

上甘岭战役美军和南朝鲜军先后投入3个多师6万余人,300余门大炮,近200辆坦克和3000余架次飞机,发射炮弹190余万发,投掷炸弹5000余枚,投入如此大的力量,争夺了43天,付出2.5万余人的伤亡代价,结果寸土未得。这显示了志愿军的顽强意志和作战能力。这本身就给美军留下深刻的印象。

无论中国、美国及其他有关国家,在讲到朝鲜战争最有影响的战役时,往往都是讲的第二次战役和上甘岭战役。

抗美援朝之后 解放军空军一跃成为当时世界上的第三大空军

读+: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人民军队越打越强,实现了由单一军种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转变,这方面能不能讲个具体例子?

齐德学: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人民解放军的空军建设,就是我军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既没有空军,也没有海军,仅仅是以步兵为主的单一陆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50年夏组建空军作战部队之初,装备的是活塞式飞机。自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需要出动空军到朝鲜作战。但此时美国空军在朝鲜战场上已大量使用了喷气式的F-80战斗机,到了1951年又开始大量使用更为先进的喷气式的F-86战斗机。当时中国的工业水平落后,自己尚不能制造飞机。全国各行各业各族各界人民节衣缩食,增加生产,捐献钱物购买飞机大炮。中国政府从苏联进口了米格-15战斗机,使人民解放军空军的作战能力大大提升。航空兵部队从1950年8月的1个混成旅共4个团110余架飞机,到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的1953年底,发展为28个师共70个团,拥有各型飞机3000余架,并且装备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形成了由各种航空兵组成的有战斗力的空中力量。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以志愿军空军名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同美国空军作战,取得了共击落美军飞机(含归美军指挥的其他国家空军飞机)330架、击伤95架的战绩。到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解放军空军一跃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仅次于美国、苏联的第三大空军。

抗美援朝对中国国防的积极影响延续到战后

读+: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对我军的发展、对我国国防的建设有哪些重要意义?

齐德学: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地面炮兵装备了当时先进的苏式122毫米和152毫米口径榴弹炮和“喀秋莎”火箭炮;高射炮兵在抗美援朝战争开始时只有16个城防团,到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时发展为5个野战高炮师、近70个野战高炮营和数十个城防高炮团。到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几乎所有的军都在编制内有了军属炮兵团,有的还有军属坦克团和师属炮兵团,个别的师还编有自行火炮团,步兵轻武器统一换装苏式武器。装甲兵和工兵也有明显发展。

在1952年夏季挤占阵地作战、秋季战术反击作战和上甘岭战役中,炮兵发挥了巨大作用。到1953年,志愿军火炮质量虽仍不比美军,但数量已超过美军(志愿军火炮14986门,人民军火炮4716门,志愿军和人民军火炮合计19702门;美军火炮10136门,其他“联合国军”火炮805门,南朝鲜军火炮5228门,“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火炮合计16169门)。武器装备的加强和改善,使志愿军作战水平和能力大为提高,为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提供了重要物质保证。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到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建成了包括兵器工业、航空工业、船舶工业、电子工业等一大批军工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国防工业体系,先后仿制飞机、坦克成功。其间,决策研制导弹、原子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制定了《国防科学技术研究工作(1958─1967年)规划纲要》。1964年10月至1970年4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首次导弹核武器发射、第一颗氢弹爆炸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先后试验成功。1966年组建了战略导弹部队。

此外,从抗美援朝战争一开始,中央军委就在广东、福建沿海做了防范美国和中国台湾国民党军联合登陆进攻的军事部署,从上海到安东(今丹东)的整个海岸线选择要点部署了水雷和海岸炮。除在朝鲜战场的正面战线与东西海岸连接的弧形防线上构筑了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防御阵地体系外,从1952年下半年起,在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部署海岸国防工事构筑,从1954年起开始动工,从而彻底改变了旧中国有海无防的局面。

这些为新中国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抗美援朝战争极大地促进了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强固了国防。

   (长江日报记者李煦)

【编辑:姚昊】


(作者:李煦)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