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朱湾“旅游饭”越吃越香,农家乐土特产“无人售卖”,游客自己扫码支付带走

小朱湾游客体验农家乐。记者潘璐 周韧 摄

长江日报-长江网11月3日讯 沿着宽阔的梁子湖大道一路南行,距市区1小时车程,有一处掩映在竹林、花海之间的美丽乡村,这便是江夏五里界街童周岭村的小朱湾。11月3日,虽然不是周末,前来赏秋的游客依旧络绎不绝。

2013年以前,小朱湾只是个无人问津的“空心村”,由于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土地大量抛荒。经过几年的建设,这里如今成为美丽乡村示范点,荆楚民居独具特色,湖乡风光秀丽怡人,跻身“全国文明村镇”和“十大荆楚最美乡村”,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范例。

吃上“旅游饭”

村民收入8年涨了6倍

深秋时节,橘子红了,瓜果飘香,小朱湾一派丰收景象。在村湾中行走,只见绿树掩映青墙灰瓦,房前屋后遍种鲜花,土鸡在树下悠闲踱步,农家乐炒菜的香气钻入鼻尖,坐在瓜架下吃饭品茶的游客脸上带着舒心的笑。

童周岭村村支书罗刚玉告诉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小朱湾是村里12个自然村湾之一,占地785亩,有村民32户、157人,平日里每天的游客有400多人,周末可达3000多人,各种果蔬、土鸡、鸡蛋、鲜鱼等供不应求。历时8年的美丽乡村建设,让村民们陆续吃上了“旅游饭”,人均年纯收入已达5万多元,其中餐饮、住宿占到近八成。

2013年以前,村民靠种植水稻和玉米,在梁子湖的湖汊里养鱼,人均年收入不到8000元。2014年8月,五里界街公布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方案,小朱湾成为重点。

“家里年轻人都不在家住,为啥要投钱修房子?”起初,虽然有政府的补贴,有规划师们描绘的传统荆楚民居的美丽图景,但村民对一次投入十多万元修整房子却疑虑重重。村委委员王万里率先站了出来,投入近20万元,改造自己的两层楼开起了农家乐。

2015年,小朱湾旁边3000亩的薰衣草风情园开园,每天近万名游客涌入赏花,带火了小朱湾第一批开农家乐的村民们,投入修房子的十多万元资金当年都回本了。

其他村民坐不住了,纷纷按照设计要求改造房屋,很快全湾32户老房子改造完毕。如今,小朱湾有农家乐14家、民宿5家。赏花之后,游客在小朱湾吃农家饭,赏村落美景,可垂钓,可采摘,四季都适合休闲游,不少来过小朱湾的游客都成了回头客。

凸显“文艺范”

民俗家训融入乡风文明

走进小朱湾,可以看到每一栋特色民居的墙上都镶嵌着充满艺术气息的摄影作品,作为“湖北首个摄影特色村”,这里连悬挂在房屋外的空调都被木条整整齐齐围上,透露着精致的艺术气息。

“与村湾环境的美化同步,是村民观念的深刻变化。”村支书罗刚玉介绍,随着临湖水面退养,不准投肥、投料,虽然养殖、种植产量下降了,但生态环境更美了,蔬菜更加新鲜营养,鱼更加可口美味,农家乐的游客越来越多,收入持续增长。

这几年,湖北传媒摄影技师学院、湖北摄影家协会的创作基地先后落户小朱湾,华中师范大学的教授也在这里开了国学书院,周末在书院办起了读书会。来村里旅游的市民,不少爱上了小朱湾,租下民房改建高端民宿,成了村湾新住民……小朱湾“教授村”“文化村”的名气不胫而走。

传家宝、家风菜融入乡风文明。记者潘璐 周韧 摄

在小朱湾,每家每户门口还挂着家风家训。作为武汉市首批“五美农家”示范点,由村民投票选出的“五美农家”,在自家门口展示着家里的新风联、家训墙、幸福照、传家宝、家风菜,让“五美”融入生活,为全村村民树立了榜样。

罗刚玉说,依托小朱湾各户的家庭美德故事,总结成家风家训,将美德传承。村里的农家乐,将鸡蛋、豆丝、蔬菜等土特产摆在门前,明码标价,无人售卖,游客可以自己挑选、扫码支付,诚信经营让人气越来越旺。2018年8月,童周岭村入选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成为武汉市唯一被表彰的村。

村湾的变化,让外出打工的村民也嗅到了发展契机。数年前,在江夏开出租车的村民曾方荣决心回乡,一番打理,将自家房屋改建成“品农情农家菜馆”,次年便创收15万元。如今,曾方荣全年营业额上百万元,他最喜欢利用闲暇去听教授讲国学。“诚信做事,相信生意会越来越好。”(记者潘璐 周韧 实习生田毅 魏斌)

【编辑:贺方程】

(作者:周韧 潘璐)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